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港交所为生物科技公司开绿色通道 估值洼地望重焕新生(4)

2018-03-01 09:25:2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生物科技、药物研发是典型的高投入、回报周期较长的领域,研发初期较难盈利。此前中国一些小型研发驱动的生物技术药企如百济神州、和记黄埔、信达生物等企业因难以在A股上市,因此选择未上市或在美股上市。考虑到美股企业估值普遍偏低,港股较美股有更为理想的估值,较A股也有更为理想的海外并购条件。

此外,港交所上周五公布新兴及创新公司赴港上市的第二轮市场咨询方案,加速推进了同股不同权等上市规则的时间表。天风证券认为,此次港交所改革上市规则执行坚决,同股不同权将吸引更多内地以及国际的新经纪公司赴港上市,拓宽港股市场的资金来源,带动IPO筹资额大幅上升,使港股市场“洼地”重焕新生。

除弹性大、具有想象空间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外,科技公司也有望赴港股上市。对比赴美上市,港股市场存在几大优势。第一,在港上市费用较低,法务、审计等费用平均约为1050-1600万元,另有1.5%-4.0%承销费,对比来看,在纽交所上市约需花费2360万元及平均6.42%的承销费。第二,在香港股票获利只需缴纳印花税(每宗双边交易金额的0.1%)。第三,在港上市可以获得境外资金和境内资金的双重眷顾,北水南下的加持也是企业赴港上市的考量之一。

事实上,近几年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启动后,香港市场的变化非常明显。与国际资金不断增持中资资产,追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相呼应,国内资金也持续从港股通渠道流向港股市场,港股市场独占的TMT、医药等新兴行业龙头无不受到内地资金的大力追捧。

此外,赴港上市的国内优秀公司、港交所、投资者和国内券商研究团队四方相互配合,能更好展现公司价值。2018年1季度开始的H股全流通试点,若将来扩大范围,一批总市值超过50亿元的港股公司有望成为港股通标的并逐步实现全流通,将极大激发公司管理层积极性,并吸引国内机构投资。

记者梳理港交所数据发现,2016年港交所平均每天的交投量大约为670亿港币,2017年已达到1000亿港币左右。在港上市企业,如美图秀秀、药明生物、腾讯阅文等新经济企业估值都相对理想。

兴业证券表示,随着互联互通的深入,港股的投资者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内地投资者占比迅速提高,并越来越多地影响港股的定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