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港交所为生物科技公司开绿色通道 估值洼地望重焕新生(3)

2018-03-01 09:25:2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位从事医药创业的人士处获悉,从科学角度出发,联合用药治疗将成为未来治疗的主流,因此创新医药企业需要积极拓展与全球生物技术及制药企业的合作,来拓宽已有产品线的应用范围并发现更优的治疗方案,作为上市公司,创新企业将有更为灵活的支付手段及更充沛的资金募集手段以进行对外合作。

眷恋纳斯达克实属无奈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一些新兴公司因不同的股权架构或者尚无收入而不满足赴港上市的要求,相当一部分中国的互联网相关公司,甚至是龙头企业最终选择赴美国上市,客观上造成了香港市场虽然是全球排名前三的IPO市场、但融资规模和市场结构都仍以传统板块占绝对主导的格局。

生物技术创新、药物研发是一个高投入、回报周期较长的领域,研发初期较难盈利,而一个创新药物,从分子筛选到上市化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光大证券分析师李君周近日在研报中表示,从进行药物发现、临床试验到真正上市这段时间内,大部分企业没有办法实现营收。

因此,以研发驱动的生物技术药企如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企业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和黄医药则选择在英国上市。据业内人士透露,现今如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基石药业等一系列公司也都摩拳擦掌,随时准备赴境外上市。

王单卫表示,虽然纳斯达克上市条件中没有规定企业必须要实现盈利,但美国资本市场有所谓的窗口期,即投资者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资热情有周期性,每个周期持续为2-3年,因此赴美上市还需要“踩准点”,与市场有较好的同步性,才容易使股价有较好表现。

上述生物医药投资机构负责人也对记者坦言,尽管纳斯达克市场并不要求企业一定盈利,但其对企业的创新级别和团队设置有要求,部分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也会存在一定困难。

“奥巴马在任时,我并不看好中国生物医药去美国上市”,上述负责人称,“奥巴马医改导致很多未被列入医保的创新药可支付份额减少,药价控费也限制了利润,因此市场受到打击。”

香港有望成为“风水宝地”

2000年以来,港股市场累计发行IPO 1571宗,募资总规模超3.3万亿港币,但其中生物制药行业仅10宗,募资总额仅174亿港币。作为对比,金融行业的IPO虽然仅155 宗(还包含10宗左右的优先股项目),但募资额高达1.33万亿港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