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Z博士的脑洞|GDP频挤水分背后:考核压力和造假惩戒不足(3)

2018-01-18 09:38:02      参与评论()人

刺激统计数据报告方式的,永远是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利益。

GDP和地方政府究竟是个什么关系?

关系这种事,总是很难衡量和描述的。不过经济学家们,虽然一时难以搞清楚GDP的数理计量到底几何,但是在“关系”研究上,也通过梳理手段,得到了不少思路。

有研究拿出“晋升锦标赛”假说,认为地方官员追求GDP考核下的政治晋升,必然会导致GDP数据真实性的强烈扭曲。也有研究实证检验了省级官员晋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武汉大学的研究发现,官员晋升激励下会发生GDP失真。地方官员的政治晋升激励显著地推高了中国城市的GDP的注水程度,同时市委书记和市长的激励模式上存在异质性。城市GDP注水显著提高了市委书记的政治晋升概率,平均高达0.22%;但是对市长的晋升状况影响不显著。同时,由于任职时间的限制,随着任职年限的拉长,具有年龄优势的市委书记的GDP注水激励逐渐强化,但是在第4年存在短暂下降。

当然,也有些人认为,政绩不是升迁的必要条件。一些研究发现,省部级干部的升迁与政绩相关性并不高。而在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有关重要地级市市委书记职务晋升逻辑的研究中指出,“大市”市委书记的政绩表现与职务变动没有显著的关系。只是在边际上,对于拥有政治联系的官员,政绩表现更好时,晋升省委常委的平均概率高2%,说明在“大市”市委书记这一层面,政治联系与“大市”政绩之间同样存在互相影响的渠道。

但难以忽视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党代会后一年的政府换届年份,如1993、1998、2003、2008和2013年,均为全社会投资增长的高峰年。对GDP的追求,都要掀起一波小高潮。

层层加码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系统作为一个多层级的纵向结构,从中央到基层的县乡共有五级,因此,任何激励效应都可能产生一种逐级放大的衍生效应,即所谓的“层层加码”。比如当一个经济增长目标经中央政府提出后,它会沿着地方政府的层级而逐级加码和放大。

北京大学的研究发现,在中央确立经济增长目标之后,省级政府将在此基础上不同程度地进行目标加码,加码完目标后,各地方政府还必须尽全力加码超额完成已经加码的任务。结果,政府层级越低,其制定的增长目标越高。此研究还认为,这种“层层加码”并非出于被动,而是出于主动。当中央宣布一个增长目标,在省级看来,这个目标只是全国未来增长的平均数,出于博弈论的想法,为了在省级经济竞争中胜出,必须制定一个高于全国平均值的目标。以此类推,则层层加码成为常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