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晏智杰:亚当•斯密的思想遗产及其现实意义(3)

2018-01-09 17:39:0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第二,亚当•斯密对人类文明所作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他提出的道德情操论。提出这个理论本身,就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倡导和遵循怎样的道德规范?面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的社会现实,面对传统与时尚等各种思想和倾向并存的混乱局面,斯密以其坚定的立场、敏锐的观察、深邃的思考和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论证,摈弃了貌似高尚的单纯利他主义传统说教,鞭挞了极端利己主义歪风,树立了构成其道德情操论基础的“合宜美德论”。这种美德论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和谐:当事人与旁观者感觉的和谐,个人与集体感觉的和谐,个人情感与国家和民族需要的和谐,还有个人自己言论和行为的和谐等。与此相适应的美德应当是:和蔼可亲和令人尊敬;正义和仁慈;以及良心和自尊等。这种和谐及美德在斯密看来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市场经济本身在斯密看来就是对公私利益的协调与结合。

至于这种“合宜美德论”的最终根源,在斯密看来还是在于人的本性,即合理利己和高尚利他的结合。两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具有完美德性的人;这种原始本性是与生俱来的,又是在日后生活成长过程中逐渐养成和不断充实提高的。不用说,这种基于人的本性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美德论,既体现了对个人合理要求的尊重,又树立了为国为民的高尚目标,代表着一种既切合实际又保持先进的精神追求,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所以,自它问世以来,两个半世纪过去了,它一直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接受和欢迎,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即使像我们这样刚刚走上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与现代文明逐渐接轨的国家,一旦接触到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也会深感其同我们比较熟悉的《国富论》一样精彩,这是完全合乎规律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斯密的道德伦理学说同其经济学说一样,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效用学说的同时,斯密仍将其道德伦理观置于感觉论的基础上,而与强调实践作用的理论相背离,这一点在当时就受到理性主义伦理学家托马斯•里德(1710~1796年)的尖锐批判。他说:“作为道德赞许对象的德性,其形式本质与核心并不在于我们以审慎的方式谋求私益,也不在于我们对他人展现仁爱之情,不在于其特性可以为我们或他人带来效用与快乐,也不在于我们对他人的激情和情感感同身受,也不在于我们依照别人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德性的本质在于以全部良知来认真生活——也就是说,要尽心竭力,明确我们的责任,并以其而行。” 这种理性主义伦理学强调人的责任感以及据此所做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局限于人的主观感受,因而它要比感觉道德论更胜一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