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韩国消费金融变迁史:一场“信用卡大乱”引发的蝴蝶效应(3)

2017-12-15 09:16:1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不过,在繁荣的背后,却蕴藏着一场危机即将诞生:2002年下半年开始,韩国现金贷款拖欠率急剧上升,各级金融机构的坏账率均在增加;其中最严重的便是信用卡公司。

根据韩国银行的一则数据显示:2003年,韩国信用不良者(无力偿还贷款)者首次超过370万人大关,占据韩国经济活动人口的近20%,坏账率更是超过30%,而据不完全统计,LG信用卡的坏账率很有可能已经超过了45%。

2002年11月,意识到事态严重的韩国政府发布《信用卡公司健全性监督强化规范》,要求信用卡公司按照一定标准发放信用卡,并限制部分频发欠款者的信用卡取现;不过,这并没有能够彻底解决问题,“拆东墙补西墙”、或者直接找小额贷企业,成为许多欠款者的选择。

最终,2004年初LG集团因债务问题,宣布放弃经营,并于2006年整体并入新韩金融集团。在此期间,韩国信用卡公司也加速重组进程,众多从银行分离出的信用卡公司被母银行重新吸收合并,多家信用卡企业也发生易主。

金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直到现在,每一个进入新韩信用卡的员工,在入职培训的时候,公司方面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以及很大的篇幅,安排从LG信用卡入职的老员工,讲述当年的情况。

“直到如今,新韩信用卡还是韩国行业内,风控体系最成熟、征信最严谨,且催款最为频繁的一家企业,因此许多其他企业,都希望能够吸引新韩的员工跳槽到自家公司;这也许就是当年的信用卡大乱所留下的阴影吧”金先生说。

加强行业风控,规范信用卡消金发展

危机后,韩国政府和行业开始吸取此前留下的教训,开始重视行业内风险控制。

首先,韩国政府从2003年开始,强制持有4家金融机构以上(含4家)账户的用户,要通过银行联合会(KFB)及征信机构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共享内容包括其持有的银行卡信息、收入情况及欠款记录等;2012年起,只要拥有2家金融机构以上(含2家),就需要进行共享。

KFB、NICE和KCB等几家韩国主要征信机构

将个人信用等级以分数为标准,根据百分比从1级分类至9级,并有偿为个人及企业提供信用报告及其他增值服务。根据韩国信用卡行业协会提出的指导性文件显示,若需要在韩国主流信用卡公司申请信用卡,在保证稳定收入来源的前提下,至少需要持有NICE和KCB两家公司的信用账户,并均维持在6级以上,方可申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