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艺术市场的飞快崛起,是“毒舌”评论家这20年看到的最大变化(3)

2017-11-30 09:13:0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沙克特总强调自己是个特殊的人,一半在行业内,一半又在外面。

过去五年,他在苏黎世大学教艺术与经济,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讲课,还为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写过与艺术相关的书。除此之外,他最为珍视的还是每月两篇、价值2000美元的评论文章。

“我所有的钱几乎都花在艺术品上,我也是这个游戏的利益相关者。” 沙克特承认,他无法真的做到通常媒体人或是评论家那种置身事外的客观尖锐,但他的写作是严肃的,“我写的都是我的个人经历,带有幽默和自嘲。那些负面评论也都不是针对个人的坏话,否则我早就被艺术界赶出去了。”

沙克特认为,只要足够公正、肯说真话,就足以让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身份相互支撑,同时不能愤世嫉俗。他对伟大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价值从来深信不疑,可能这才是最重要的。

艺术正在被社交媒体改变

沙克特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全方位参与并热爱艺术,他这些年对艺术行业的观察和思考无疑也令人信服。

他认为,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艺术界发生了四大历史性变化。

首先是Instagram的出现。这个由两个美国年轻人开发、发布于2010年的社交应用软件,开创性地将添加滤镜的照片与视频作为主要社交分享内容,2012年被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收购,在2014年12月拥有超过3亿注册用户。沙克特本人的账号目前拥有1.2万关注者,这里面涵盖了几乎大部分艺术行业参与者。

“Instagram改变了摄影、图片的展示方式。艺术界需要互相传递信息,假如在过去,我需要向你展示某幅画,只能给你寄一封信、里面塞进作品的照片,外面还要贴着邮票。可是现在,我随时发布就有无数人可以看到。”他说。在他的空间内,你能看到他与艺术家的合影,他正在关注的画展,或是他在路过某个公园时看到的丑陋雕塑。

其次,他感受到艺博会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

“曾经,世界上大概只有五个艺博会。但现在可能有50个或者500个。这意味着什么?人们真的想集中看到更多的艺术作品。”他认为,在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时代,拍张照片,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过去,人们依靠步行或搭车,花费半天时间从一个画廊到另一个画廊看展览。沙克特说,纽约的画廊比较集中,一小时能看完15家,可是伦敦就需要好几天,这恐怕会让人不耐烦。“人们不会想花三小时去看可能很烂的展览,但在艺博会,你花同样的时间,可以看到20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画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