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金融监管框架重构大资管新时代之辨(2)

2017-11-16 09:11:5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进入2017年,银行理财罕见收缩,主要缘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深入和通道业务的清理工作的开展。与之相反的,信托业务逆势扩张。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信托产品存续规模已达29.93万亿元,银行理财28.04万亿元,信托资管规模已成功超越银行理财跃居大资管第一。

在中国金融市场上,超大型金融机构除了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外,显然至少还有几家保险公司,而近日中国平安A股市值突破万亿大关更让人确信中国险企的实力。按照保险业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的时候年度保费应该达到4万亿至5万亿,资产规模应该达到25万亿到30万亿的目标。

当银监、保监系统的资管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证监管辖下的资管业务增速似乎更为惊人。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3.46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11.14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14.38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7.37万亿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2408亿元,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10.32万亿元。

公募基金一向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它是整个资管行业最为透明和公开的一片领地。张宏久称,公募基金在2006、2007年得到了高速发展;2008年受累股票市场的低迷,基金管理规模下降;此后券商、私募基金的快速崛起又导致了部分公募行业降低;直到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现金理财类货币基金的不断发展,才将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重新带回到增长的轨道。

除了接受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类监管机构监管的上述金融机构外,实际上还有其他类型的资管类主体也在快速发展。秦茂宪在围绕“分业监管模式下的金融监管框架重构”的议题演讲时指出:“互联网金融平台、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发行的很多产品本质上也属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谈到大资管不能把这两类主体排除在外。”

近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机构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7》也印证了秦茂宪的看法。该报告分别提到了互联网支付、个体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直销银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股权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其中,光个体网络借贷一项去年的成交规模就已接近万亿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