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200年历史的乡村手工修族谱,正被网络时代的“大数据”彻底改变(5)

2017-11-10 15:06:1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不褪色的手艺

那段艰难时期,所幸还有网店经营支撑着生活。“用户叫严静婷,我一辈子都记得。”徒弟小巫说,网店开业一周后,就有北京网友下单刻《爱莲说》,一下进账近千元,收货后还打了个好评。师徒俩非常振奋,觉得是个好兆头。

此后订单越来越多,刻《弟子规》《道德经》《兰亭集序》、毛泽东诗词……一盘《心经》木活字摆件,售价就是6200元。另外还可以用英文、阿拉伯文等多种字体进行个性化定制。目前网店订单已经排到一个多月后,师徒俩囿于人手有限,有些急单只能婉拒。

网店的日常打理交给小巫负责,邱恒勇还在坚持手修族谱。最近一年,他接了三个姓氏的修谱。“如果没有开网店,可能我也会改行,但网店经营下来发现,经济效益不比以前差。个人凭自己的本事吃饭。目前来说,网络修谱对我已经不产生什么冲击了。这几年喜欢传统工艺的人也越来越多。”

现在,邱恒勇的苦恼在于找不到更多合适的帮手。他带过六个徒弟,大多学几个月或一年就走了,只有小巫坚持了下来,跟了他七年。“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没有耐心。”邱恒勇用刻刀指着对面的字模说,“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大家都活在虚拟世界,如果你拿一台电脑、拿一个手机给他,他可能一天到晚都坐着。但是你叫他像我们这样,整天走来走去捡字,或者天天低着头写字刻字,根本没办法做到。”

“电脑打印就是好”,至今还没时间找女朋友的小巫也停下来,露出羡慕的微笑。“80份,‘吧唧’一下就打印好!什么时候我们做到那样的速度就好了。”说完他继续埋头刻字。两人一个刻字轮廓,一个精细加工笔画。师徒俩双手都是刻刀磨的厚茧,颈椎、腰椎、肩部也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当初我要辍学转学手艺,我父亲坚决不肯。我答应过他,既然走上这条路,就要坚持到底,就是有一个信念。”邱恒勇抬起头认真地说,连日熬夜,他的双眼充满红血丝。

邱恒勇说,这一行做得越久,就越为某种地老天荒般的感觉着迷。“铅印用的油墨,印在纸的表皮,时间久了会脱落。木活字印刷是把墨水渗透到纸张里面,保存得当,上千年都不会褪色。”

摩挲着一套套崭新的族谱时,他甚至幻想过百年后的一个场景:某个姓氏的后人,看到族谱封面上“文林堂”三个嫣红小字,想到曾经有人一笔一画亲手印刻下了他们祖先的姓名。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罗敏
首页上一页...2345 5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