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200年历史的乡村手工修族谱,正被网络时代的“大数据”彻底改变(3)

2017-11-10 15:06:1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活在网络里

邱恒勇和“对手”最近一次狭路相逢,是在上月中旬宁化县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上。

早上7点刚过,他穿一身唐装,拿上祖传工具,带着徒弟巫松根,来到石壁镇祭祖大典现场。宁化是客家人的祖地,祭祖大典举办了23届。联合国关注活字印刷后,当地政府把他列为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时受邀参加各种文化展示。

8点半,喧腾的锣鼓和鞭炮声中,3700多名海内外客家人陆续进场,广场东侧的邱恒勇开始表演印刷术。木活字印刷有刻字、拣字、排版、校对、切纸、敷墨、刷印、打孔、封面、装订等10多道工序。这天,邱恒勇展示的过程相对简单,他将墨刷到提前刻好的版框上,印出一张张《客家组训》免费发给围观人群。祖训里写,“人往四方、崇宗敬祖、孝悌忠恕、尊师尚学……”

内场,另一处关于族谱的“展示”更加明确和精准。人们左右环顾,就会看到两侧廊柱上高悬的红底黄字横幅:“中华族谱,免费为您修族谱”。

“免费帮修族谱就是把旧族谱上的信息录到电脑上不要钱,新加名字才收钱,每个名字20元。”福建邦大集团董事长周超颖拉了一个塑料凳子坐下,热情地介绍起他一手打造的“中华族谱”网站。祭祖大典是宣传公司业务的好时机,他已经第四次参加,今年专程带了16个员工来到宁化造势。

“我的网站申请了专利的。”周超颖拿起宣传册直接翻到最后,指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版权局发的通知书和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与手修族谱相比,网修族谱优势明显。一是高效,可以随时修谱,家里新添了人,只要宗族管理员审核通过,就可以录入名字,电脑同时生成打印版。二是准确,有错随时改,“族谱数据化后准确率可以达到100%。”周超颖自信地表示。价格也便宜不少,平均节约40%左右。周超颖开发的族谱软件系统里,宗族成员信息一栏和QQ空间非常类似,可以留下手机号码、照片、文字、视频等个人信息,远比传统族谱更为丰富。

“今天已经有十多个姓氏表达了修谱意愿,网络族谱发展趋势很好。”他对祭祖大典上的宣传反馈很满意,智能手机的应用普及让很多老年人也加入其中。他介绍,网修族谱业务以每年500%的速度递增,目前“中华族谱”网站录有60多个姓氏,活跃着20多万用户。数据库里姓氏信息越多,越利于寻根问祖,进而获取一笔相当可观的查询费。“今年业务量还会超过1000万。”他表示。

周超颖计划把网修族谱做成时下热门的大数据生意。最近上海和深圳有三家基金公司都向他表达了合作意向。他认为,今后商业模式一旦足够成熟,数据库可以实现宗族成员免费查询。

“那你怎么看传统的手工修族谱呢?”记者好奇地问。他顿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狡黠的微笑,“它是艺术!”

修谱先生

其实多年前,谱师是一份收入不错,也令人尊敬的职业。

邱家世代修谱,传到邱恒勇已经弄不清楚是几代了。工作室放着6万多个叔公太留下的字模,上面刻的阳文已经模糊。几年前,县里拿了一批到福州请专家鉴定,发现至少有200多年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我们这边有四五家修族谱的,当时我叔公太名声最响,一直延续到我的爷爷、我父亲这里,找他们的活也最多。”邱恒勇虽然和这些字模朝夕相处,但他一直不了解这位为家族事业打下重要基础的祖先。只是听长辈说起,叔公太算得上是一位乡间秀才,文笔、书法、族谱印刷、装裱都比其他人好。“他刻出来的字真的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韵味。不像现在刻的字,看着就是一种很呆板的感觉。”

1985年,邱恒勇的父亲看到一篇报道说,要重新恢复“文革”时断掉的修祠堂、建家庙、修族谱,头脑灵活的他果断翻出祖先传下的修谱工具,带上20多个徒弟,在不同乡镇、村落穿梭。

邱恒勇10岁时,每到寒暑假都会跟着父亲出去修谱。他只比“邱家军”的成员小几岁,很快就和师兄们打成一片。回去上学后,他整个人的魂魄像被勾走了,完全对读书提不起劲。14岁初一下学期只上了两周课,邱恒勇就像一头倔牛,坚持要跟父亲学修族谱。

邱氏家族随后迎来最忙碌的几年,也是城市化高速列车开到武夷山前,乡土村落保留最后余晖的时刻。

客家人的族谱三十年一大修,三五年一小修。编修过程非常虔诚,修谱前的开刷仪式上,谱师把他们祖师爷的牌匾请到祠堂上香祭拜,再用大红字印上“某氏家族开刷大吉”分发给族人,每天有族人上香以示恭敬。族谱修好后,庆祝活动持续两天,场面比过年还隆重。在宁化,如果有谁受邀而不去,主人会直接和对方绝交。

修族谱时,谱师还要根据宗族人口变化统计整理。那时通信不发达,为了便于交流,谱师就直接住在祠堂或者村民家中。有些人丁多的家族修谱,谱师一住就是八九个月。

客家人把谱师尊为“修谱先生”。村民觉得,几十年才修一次谱,总是倾其所有当贵宾对待。每家每户轮流请谱师吃饭,过年都不舍得买的东西,谱师来了,一定会想方设法给他们吃上。晚上盖的被子也是崭新的,这在农村是最高规格待遇。

“那时的感觉,怎么说呢,一种尊敬和自豪感。”说起从前在乡村修谱,邱恒勇露出难得的自豪。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