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蓝筹白马齐助力 两融余额三破万亿关口(3)

2017-11-03 09:43:4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两融的强监管时代

两融余额的规模波动、杠杆资金的风格切换,实为表象。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强监管与重合规的常态化趋势,才是两融余额第三次站上万亿元关口所面临的最大不同。

两融交易在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暴涨中,暴露了诸多如业务规则不尽完善、操作不规范等风险事件。阶段内,证监会曾针对券商两融业务发起多次现场检查,违规展期、不落实开户门槛要求、违规提供客户间融资活动等颇为频发。涉嫌违规操作的券商,在当时均被处于不同程度的处罚。除了现场检查,监管层还以窗口指导形式对两融业务进行监管。而在向2万亿攀高的过程中,部分券商对待两融业务的态度也开始趋紧,通过调整保证金比例和折算率等措施,纷纷加紧调节两融业务的风控管理。

在2015年6月,杠杆牛市正处于最高点附近,这也是融资杠杆盘的最高点。就在此时,证监会紧急发布了修订后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规建立了融资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机制,对融资融券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并以条文形式明确了50万元两融开户门槛、两融规模不超过券商净资本4倍等规定。新规的另一大重点,是要求券商自身对各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动态调整和差异化控制。

此项新规在当年7月1日起就正式实施。由此,两融正是进入了去杠杆、强合规的执行阶段。

逆周期调节,很快就有了一次实战经历。就在两融第二次冲上万亿元规模后不久,2015年11月,沪深交易所宣布,分别就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进行修改。其中,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50%提高至100%。

针对此次调整,交易所方面明确表示,主要是当时市场回暖时融资规模和交易额再次快速上升,部分客户追涨行为明显,融资买入涨幅高、市盈率高等高风险股票金额较大。“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系统性风险,有必要实施逆周期调节,提高融资保证金比例,适当降低杠杆水平,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逆周期调节机制的启用、业务规则的完善之外,今年以来,新的券商风控管理办法和投资者适当性的实施,也都进一步强化了两融业务的合规监管。

其中,新的券商风控指标体系以净资本为核心,对净资本计算规则、风险准备计算比例、各项业务规模的计算口径有明确规定;这进一步强化了两融业务对券商净资本的要求。而7月正式实施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强调了包括两融等在内的各业务的适当性要求,并且细化了经营机构的适当性业务和具体实施路径。相比此前的两融业务新规,适当性管理办法还增加了对违规机构和个人的法律责任划分和处罚监管措施,约束力更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