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告别鲁冠球: 造车梦未竞 斯人已归去 | 人物(7)

2017-10-31 09:20:2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但是,他想要进入的并非传统汽车领域,而是新能源汽车。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车企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而国家产业政策也没有往新能源方面倾斜的倾向,但鲁冠球敢为天下先,在后来回忆起这个决定时,他提到“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我们发现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汽车产需已经基本平衡了。德国的一些大公司早就已经在从事电动汽车方面的研究了,但是我们国内还没有开始,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机会,所以我们在1999年定下来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这一战略”。

为实现造车梦,现任万向集团研究院总经理的陈军博士坦言,他进万向后,就只做这一件事。鲁主席只让他做这件事。今年年初,万向集团给予陈军1900万元的奖励,以表彰他为推动万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在这时,回过头来看,就不难理解鲁冠球高价收购菲斯科的缘由了。当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准备就绪,菲斯科在他看来,已经是临门的关键一脚了。虽然濒临破产,但这确实是一家与特斯拉齐名的公司,而且,在新能源领域,放眼全球,除了它,也没有别的更好的标的。

2014年,电动车百人会在北京成立,一位参会的媒体人士告诉记者,当时鲁冠球走路已经不是特别方便了,但是依然在会上发表了演讲,为万向造车摇旗呐喊。“虽然他说的东西听不太懂,但是感觉很有激情、很有感染力”。在完成对菲斯科的收购之后,鲁冠球以及他一手创立的万向,终于离“造车梦”又近了一步。

但是,天不遂人愿。在复兴这个品牌时,万向的进展似乎比此前规划的要慢。原定2015年重新发布菲斯科·卡玛电动车的计划最初说将延迟至2016年,但直至鲁冠球逝世,依然尚未在国内发布。虽然万向有多年的汽车零部件经验,在新能源大巴领域,也有制造和运营经验,但是要做新能源乘用车,依然充满挑战,更何况,此前,长期关注万向菲斯科并购案的独立汽车分析师田永秋曾经对记者透露,在万向接手后,“菲斯科原有的团队几乎全部离开了,新的团队是万向自己组建的”。新的团队要解决菲斯科车型此前存在的250多个缺陷问题,已经非常不容易,再加上,由于菲斯科的破产纠纷,原有的供应商体系已经崩塌,万向需要为其再重新搭建供应商体系。在当时,万向还需要花时间去梳理、去生产落地的问题。

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鲁冠球是不是还一直挂心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在2016年并未成功地将菲斯科推向市场之后,关于万向造车的消息,坊间便少有传闻。只不过,去年年底,国内第六张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花落万向的消息传出,向业内传递出万向初心未变的坚持。老兵已逝,但万向的造车梦仍在继续。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首页上一页...4567 7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