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法定数字货币“对私”与“对公” 的两个场景问题(4)

2017-10-13 17:35:0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三、如何研判法定数字货币的对公场景?

数字经济需要实现货币形态的变革,实现货币的数字化。货币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对私场景的普及开来,根本就无所谓新的货币形态的发生,而没有对公场景的发生与稳固,不仅对私场景是割裂的,而且货币形态的兴替便终归难以完成。现实地看,对私场景普遍地发生了,虽然相互间存在壁垒,彼此割裂,但是经济社会普遍应用数字通货的基础已经初步具备了。现阶段,数字货币发生、发展的关键步骤在于,对公场景的确立。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并不能使对公场景一蹴而就。对公场景的发生、发展与稳固,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与介入,需要各种机构的积极参与。其中,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的数字化是最为关键的步骤。

没有政府部门的参与,通货数字化将仅限于居民家庭与个人部门,企业部门的接入也将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有效参与。换言之,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后,关键在于,拓展政府部门的需求。只有政府部门的法定数字需求得以确立并拓展,企业部门的需求才能够被有效地带入,由此,居民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才能在共同的数字通货的基础上共同推进与拓展数字经济体系。

法定数字货币的对公场景的核心是政府部门的财政收支数字化,亦即,财政货币从银行货币向法定数字货币转轨。当然,这一方面是一个进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制度体系的设计与安排,不是一蹴而就的;另一方面在相当长的一个过渡时期,财政货币将体现为银行货币与法定数字货币的二元化结构。就是说,政府部门数字化的货币收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次要甚或发展到主要。

财政收支货币的数字化,不仅意味着将个人与政府部门货币关系数字化,也意味着企业部门或法人机构与政府部门的货币关系数字化。当法定数字货币账户体系建立并运行之后,政府部门与个人、法人机构等的货币关系通过法定数字货币账户体系得以确立。关键在于,事实上的货币往来关系。首先,这就需要财政部门率先开启收入的数字化:一是税收的数字化,包括个人税收和企业税收两个部分,当然税收数字化主要发生在数字经济部分;二是债务的数字化,主要是政府债务发行的数字化,包括用数字货币来购买政府债券,也包括政府部门直接发行数字化的债务。无论哪种形态的数字债务收入,都是以法定数字货币来计价、交易与结算的,也是都依靠法定数字货币账户体系的。政府部门有了数字货币形态的收入,其支出的数字货币化也将展开。教育、医疗、社保、福利等个人端的支出数字化也将是一个不远的未来。如此,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数字化形成了一个所谓的闭环。这种状况也将企业等法人机构的数字货币需求强制性地带入,从而,成就一个个主要经济部门的收支数字化;进而,形成财务报表的数字化。这就在根本上促成了数字货币对数字经济地支持与推进。

数字货币的场景问题和技术问题同样重要,在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后,数字货币的需求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需求的场景问题。应当说,场景是技术的现实延伸,根本上讲,技术也是服务于场景的。那种认为技术能够自发地形成相应的场景来,是一种非常偏狭的认识。须要明确的是,数字货币的场景并不是由技术决定的,它须要强有力的策略构建、维护与推进。特别是,对公场景往往具备更为基础性的推进力量。(完)

(作者:周子衡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发强为南大安高区块链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