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47道手工工序,才能造出一艘有灵魂的舟山木船(4)

2017-10-13 14:21:0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岑国和有一条底线,仿古船要复古如旧,至少在外观上要与史料典籍所记载的有80%相似。仿明代福船是他认为与实物相似度最高的作品。中国航海博物馆文物管理部主任王军,全程参与了当年的复原设计。他提到,福船作为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具代表性的船型,前期设计参考了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的文献资料、出土文物和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宋代沉船及出土物等诸多历史依据,并结合了相关专家、学者论证,最后由岑氏木船作坊进行建造。大到所用木料,小到一盏灯笼,都尽可能做到与史料统一。

工艺上,岑国和摒弃一成不变的旧习,率先使用现代工艺部件。托马斯之后,不少外国客人慕名前来求船。为了减少维修成本,他效仿国外帆船使用304不锈钢钉。“用铁钉的话,船不好好保养,进水之后(里面的)铁钉生锈,木板脱开,会怪罪质量不好,实际上是钉子锈了。”出口北欧的船,捻缝的工艺也经过改良,以特供胶水替代桐油麻灰。岑国和认为,结合东西方的工艺,是未来的趋势,要拥抱而不是抛弃。

岑国和是个念旧的人,但不守旧。30年前,他就有一套自己的育儿经,抱孩子要头朝外不得朝里,以免幼儿通过唾液沾染成人的浊气。女儿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是小岛上少有的高学历,让他一直暗暗自得。“实际上,我们造船的技术也是别人教了以后自己学到的,有的东西靠自己也想不出来。人与人之间一沟通,就出来一个思路。”

远行的木船

东海自古“多渔盐之利”,舟山位于我国内陆海岸线的中点,受暖流与沿岸寒流交汇影响,饵料丰富,是著名的天然渔场。9月中旬,舟山结束3个月的休渔,沈家门渔港万船竞发,食肆里络绎不绝。

今年,船队从沈家门出发,8小时左右才能到达渔获充沛的东海渔场。“我学技术的时候,如果今天想吃学鱼了,摇个小舢板要出去,撒一圈网拉上来,墨鱼、小黄鱼、螃蟹都有的。”听说我们要去吃海鲜,岑国和露出不屑的神情。“哎,我小时候大黄鱼便宜,只有几分钱,黄鱼头吃到不要吃咯。”

天气热的时候,他跳下海,游上十来米就能捞到一些撞晕的笨黄鱼,“鱼胶吐出来,就浮起来了,老远就能看到。大家都要抢的,我马上跳下去捞上来。”他大笑起来,佯做一个入水手势。

“文革”后,他家道中落,一度在各个渔业社造船修船,他仍舍得每天花三分钱打一碗油渣汤。“一个这么大的碗底有只鹅,最大的碗,8两到1斤哦。”后来,他因“成分不好”被耽搁了姻缘,幼子早夭,34岁才又得了一个女儿。

无处诉苦时,他就将愤懑全撒在工作上。“1988年造一条船20万,我算赚他两三万我就足够,我一个人一个月造4条船,每条船上配4个工人,80年代就是百万富翁嘞。”那些年,岑国和收了不少徒弟,最后都转了行。他甩了甩手,表示不想多谈。腕上的劳力士间金款手表是香港回归那年买的。港岛帆船运动盛行,前几年业务往来多,他几乎每月都要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