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宋常铁:振兴东北要下大狠心,更决绝地改革开放

2017-09-15 11:23:06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

8月21日,林毅夫领衔的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国内智库组,发布了《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报告(征求意见稿)》(下称《吉林报告》),称吉林应转变重工业赶超战略思维,在产业发展上既要扬长,也要弥补轻工业的短板。

一石激起千层浪。《吉林报告》一经发布便引起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第一财经连续刊登了付才辉、田国强、刘积仁等学者及东北人士关于此话题的争论。

作为一名东北本土化的第四代移民和一位移居江南13 年的游子,文化人士宋常铁撰文评论《吉林报告》,从中央层面要做什么、东北地方政府要做什么、东北百姓要做什么三个方面对东北的发展提出建议。第一财经获得作者授权节选刊载。

以下为宋常铁文章:

从自然环境、资源储备到经济生活,从历史地位到人民的心灵,东北的今天都是一种非常规的衰弱,要下大方子,下狠手起死回生,然后慢慢调理。怎么下大方子?无非四个字:“改革开放”,空前决绝地改革开放。

一、中央要帮助东北突围。

首先,一定要帮助东北营造良好的国内外舆论环境,优化投资环境,提振东北人信心的最深处源泉。

文化的初始地位铸就一个地区、一个种群最深层的自信,而东北,是在历史和文学教科书上从来难得一席的区域。文化自信的缺失是东北复兴的深层障碍。

有些人觉得经济问题谈历史就虚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弄清东北问题要充分尊重东北的特殊性,这是我们的逻辑起点。和20几个关内普通省、区、直辖市不同,在民国以前东北一直不是普通省份,在1948年以前一直是相对独立,也就是说,东北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思考东北要尊重她的资质和特点。

从小地理教科书就告诉我们:东北的冬天漫长而严寒,却没有告诉我们没有暖气的南方冬天是如何阴冷,有暖气的东北是如何温暖,夏季的南方是如何漫长而闷热……对东北的判断完全要依赖关内的感受。

振兴东北提出来四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才明确东北的概念是包括东蒙——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的,这在很多东北人里也是糊涂的。认为东北仅仅指东三省当然是错误的,关外一盘棋应该是东北亚地区的绝对主流。

东北复兴必须是不平等历史文化秩序和经济秩序以及东北行政地位的总调整,任何短期的战略或者政策、法规都是难有效的。什么时候,东北的学者、学子和政府官员有了文化的忧思,东北复兴才真的走上了正途。

其次,以有效的外交和外贸手段,打造东北良好的国际环境。

东北本来是地理上与欧美距离最近的地区,吉林本来是海岸线最长的最大沿海省。必须与欧美等发达地区建立起更快捷、更深入的联系,不能只依托俄蒙朝三国。

改革开放近40 年来,中国取得惊人的成就,就是向欧美学习经验,并进行本土化移植的过程。外交回归理性和务实,珠三角、长三角开始与西方全面互联互利,而苏联模式在东北却积重难返。

第三,设立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等一个中国框架下多层次的特区体系。

当年我国就是为了以成就压倒非议,先以试点名义搞了四个经济特区,从跨越体制开始,逐步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经济学家刘世锦指出:“东北振兴需要新的思想,在制度创新上做大文章。可以探讨的一种新思路,是在一定范围之内‘换环境’,先打造一个小一点的环境,再推动大环境的改变。尝试‘体制复制’,以特区办特区。核心还是有一个好的政策体制环境,东北潜力是很大的,东北振兴是可以成功的。”

特区二字说着容易,以前的四个经济特区,最成功的是深圳。任何特区的选址都不能随意,就经济特区而言,要排除四大城,以便躲开权力核心。就在营口、葫芦岛等沿海地区划个新圈子,一张白纸。与经济发达地区政府、企业战略合作,以珠三角、长三角的为好。慎选央企,国企投资总量不超过四分之一。乡镇及以上政府的中高层要聘用珠三角、长三角的人才。完全清零利益链,全面放下已有习惯、经验和不利产业。

对特区实行自由港政策,东北腹地自由进出口,免交关税。组建新的不隶属于三省的领导团队,完全按照市场经济通则设立部门、分配权利,对特区政绩和民生独立负责。

第四,鼓励东北发展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产业大调整,促进内部互补。

《吉林报告》是建立在现有东北在国内产业分工不改变的情况下的,这正是14年振兴东北成效甚微的原因。必须让东北只对财政、金融、外交、国防的总体分工负责,少介入国内产业分工,在东北区域内进行内部的相对分工。

改革三十多年来,东北工人上千万下岗基本维持了稳定,完成了历史担当。如今需要振兴了,那就向发达地区学习区域一体化的经验。东北区域抱团必须加快深入,在基本法律框架下,变“等中央”为“尽管干”,全国一盘棋之前别忘了东北一盘棋、关外一盘棋。

中央应该以强力政策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政策协调以及产业合作,要加快三省一区间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区域内合作和资源互换。通过区域外合作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条件鼓励关内和日韩的新产业、新业态进来。

第五,让混合所有制改革真有成效,向东北减税,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国企改革是东北动能转换的关键。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认为,东北大量的国有企业应该改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必搞成绝对国有控股,股份制公司至少有三个股东以上,两个小股东的股权之和一定要大于大股东的权力,搞成真正股份制的企业,民营经济才能放心地进入。

9 月4 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国宝在哈尔滨说:“我说东北经济不好,东北改革不深入,央企是难辞其咎的,负有重要责任。东北经济振兴期待央企深化改革,而不只是分分合合,人员调来调去。”

将东北国企混改,现有强势产业中的国企通过改制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并给予政策扶持,让企业家尽可进入,鼓励高校毕业学生、社会劳动力进入。

关内有大量民营企业老板等着借助原有品牌和技术力量进入重工业行业,成为制造业的强者。振兴东北主要的不是要钱,是要政策。大幅减税是重大改革期间、尤其是改革进程中民营企业发展的必须。给东北减税、甚至给经济发展特别困难的地区免税,是最快捷的,也有利于更多的企业成长起来。

只有下狠心改变旧思维,短期让利于民,才能有更大的长期回报。

随着东北人口外流,加之出生率降低,社会老龄化严重,东北地区企业的社保缴费率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一直较高。这让当地企业难以存活,外地企业望而却步。一定要改变这种按省统筹的退休金制度。

二、东北地方政府干什么?

首先,要开展全面的深入民间的思想大讨论,利用媒体和文艺手段。同时,充分发现东北在经济、产业、物产、风景、人文、民俗、历史等方面的亮点,请真正很有能力的人进行总结,进行系列性大推介。

现在全国乃至国外对东北七嘴八舌,根本原因也是东北本土发不出清晰、有力的声音。你自己都弄不明白你自己,别人只能更糊涂。东北人进了山海关就干的很好,这为什么?要多延聘那些长期移居关内、海外的,对东北一直关切并有深入研究的东北问题专家一起谋划。

学识来自学习,更来自阅历,学习也不仅仅是学校的学习,一做什么事情,就找头衔大的,学位高的,这是头脑简单、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的典型体现。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观点明显是违反自然地理常识的,实际上当然是小河流水后才有大河满。

其次,要做好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合作。

就区域内合作,要通过协商,形成东北三省一区间的相对分工和协作,对区域内降低交易成本进行产业、资源、金融、财税、人才、物流、法规等方面的系列设计。

要重视本土消费结构对产业的影响,除了对接韩日欧美,更要根据东北本土的消费需求设计区域分工和产业结构。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通过选择合适的关内合作对象,盘活存量的重工业国有企业,引进资金和人才、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区域外的合作,要认清东北在世界范围的产业位置,中央给予国际贸易相关政策,努力快捷、直接对接国际市场。

与兄弟省市的合作,可参照先进国家做法。拿生态补偿机制来说,德国的做法就是资金到位,核算公平。资金支出主要是横向转移支付,也就是由富裕地区直接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就是通过横向转移改变地区间既得利益格局,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

第三,官僚体系、事业单位大整顿。

东北必须推进以法治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行政体制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让政府、事业单位、国企让渡利益,搞活市场秩序。要提高政府效率,不仅减员,裁撤机构,还要防止以合同制、临时工等形式变相增编。

我出生于东北,并在东北度过31 年,在高校这种体制内22年。到企业工作久了,就发现,体制内的人多少都有东北的毛病,小富即安,只唯上不唯实。只是东北程度更严重。

第四,加强法治建设,提倡契约精神,切实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法治建设好、契约精神得到社会广泛遵守、尊重企业家、保护私有财产,这是经济发展得以保障的基本点,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也反过来助力于这些方面的改善。

东北经济,不破不立。破应该破在大型工业企业,他们是经济生态圈的标杆,是资源和商务机会的源头。立应该立在契约精神上,这样,现代市场精神才能扎得下根。

第五,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产业尊重新人类的感受。

东北有着中国极具特色的中温带、寒温带气候和物种,是中国最早步入文明时代的地区,近现代更是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人民性格热情奔放,语言艺术十分发达,只要给予文化产业较大支持,就一定能取得极大发展。

文化产业是最适应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的GDP 主要贡献产业。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贡献200 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2014 年美国文化产业年产值高达6000 亿美元,最富有的400 家公司中,文化产业占72 家,比起那些几百年的公司,这些公司短短时间就如此,还有什么产业这么赚钱?日本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14%,早已超过汽车产业。

中国2015 年文化产业依然贡献了27235 亿元的增加值,比上半年名义增速高11%,比同期GDP 名义增速高4.6%。尤其是现在的80 后90 后00 后,他们已经或者逐步成为消费的主体。本来东北就给外界只会搞“傻大黑粗”重工业的印象,为什么不能拥抱时代呢?

举个例子,网友打趣说,东北轻工业是直播,重工业是烤串。不论是直播还是喊麦,这个可能很快达到几千亿规模的市场,我在《吉林报告》中一个字都没有搜到。

第六,以狠手段加大吸引人才实际效果,召唤游子回归。

要引进人才,先要引进企业家。要引黑鱼等凶猛的肉食鱼进入鱼池,快速创造竞争市场。邀请一批真正企业家高手进来,还要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当然,引进人才还需要优化东北在中国的气候、饮食、发展机遇等多方面的舆论环境。

三、东北百姓干什么?

对东北的发展,本土民众不要当热闹看。这次《吉林报告》隆重出台,收获了排山倒海的反对声浪,网上热成这样,却依然没有听到吉林方面有什么学者或者民间发声,这非常诡异。也许压根就没上心,在撸串。

如果东北民众跟不上振兴的步伐,那也必须“不换脑就换人”,你不努力你就沦为弱者,不付出不可能回报,这道理很干脆。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孙维维
首页上一页...234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