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最接近真相的记者,却助长了美国外交史上最严重的骗局之一(3)

2017-09-13 09:24:2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2007年7月16日,克雷默又放言讨论次贷“那些事”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而且“根本无关紧要”。可是,还不到三个星期,他就在一次电视直播中恳求美联储降息以挽救华尔街。“打开该死的美联储窗户,伸出头来看看吧,”他叫嚷道,“(伯南克)不知道那里的情况有多糟,一无所知!……我的人玩这个游戏已经有25年了……他们正在失业,这些交易机构正在倒闭……他们(美联储)什么也不知道,美联储睡着了……世界末日要来了!”

另一个更大的问题也可以拿克雷默做例子,而且会特别生动。许多交游广泛的商业新闻记者对于所发生的一切的理解,并不比克雷默强多少。“我们已经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新闻操守。”2009年3月,《西雅图时报》经济专栏记者乔恩•塔尔顿在博客上写道。他说:“我们写文章热情赞颂这个宇宙的英雄,我们无数次列举通用电气董事长杰克•韦尔奇等人的出色经历,等他们的神话破灭了,又去报道安然公司的肯•雷。我们对金融衍生品及银行系统的冒险之举质问得太少,相反,却像追星的体育记者那样跟踪报道企业兼并,以及虚有其表的新证券产品。”

《华尔街日报》前商业记者迪恩•斯达克曼全面分析了房市和金融体系崩溃前商业媒体的相关报道,总共梳理了超过2000篇文章。“商业记者通常都像他们看上去那样聪明、世故、无孔不入,”他写道,“然而整个职业商业记者群体——仅印刷媒体全国就有9000人左右―——出于各种现实原因错失了他们这一行最大的新闻。”他认为,尽管有许多文章曝光了抵押贷款市场潜在的问题,但商业媒体的表现终究还是像只“没有叫的看门狗”。

接近,可以让你拥有旁人没有的信息,也会导致你认知受限。比如那些毕生都在报道投行、采访投资银行家的记者,他们渐渐会透过采访对象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并开始像投资银行家一样思考问题。没有什么比这样下去更糟的了。它是人长期浸淫在一种事物中的必然结果,它意味着当所有的投资银行家都认为市场是大牛市,证券化制度会永远兴盛下去的时候,许许多多的记者都在随声附和。

更糟糕的是,接近并不是记者们能够单方面实现的东西,在政治和金融领域的顶层圈子里,必定要经过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批准,记者才能接近。而出于某些显而易见的原因,这些大人物更倾向于把这种接近的权利赋予那些与他们投契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