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还在玩同业套利?看海外银行资管如何转型(2)

2017-08-27 14:32:00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根据麦肯锡预计,即使未来银行资管业务增速仅保持在15%(略高于GDP的两倍增速),银行资管整体规模在2020年也将突破50万亿元,在2021年接近60万亿元。

但曲向军也表示,从2017年以来,以“去杠杆、去通道、控风险”为主基调的一系列针对银行资管行业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报告也明确提出了针对资管行业的五大问题和六大解决措施,而更具影响力的新规可能年内即将出台,将从源头上遏制资管产品的多层嵌套。

无疑,2017年标志着大资管业务进入强监管周期。麦肯锡提及,强监管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2017年5月底的银行理财规模为28.4万亿元,相比4月的30万亿元下降了1.6万亿元,为十年来最大单月降幅。银行理财2004-2015年每年50%以上的增速可能一去不复返。

“强监管周期中,商行资管原有以融资类业务出表、多层嵌套监管套利、利用同业理财做大规模的业务模式注定不可持续,同时,以刚性兑付为隐形担保的预期收益模式也将面临挑战,现在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转型迫在眉睫。”曲向军对记者表示。

他称:“国内银行资管业务要实现商业模式转变,要加强投研、风控系统,而如今国内银行资管部缺乏完整的宏观、策略研究团队,模式多为包装产品,同业部拿对公理财的资金去投资非标资产,存在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负债端资金往往就几个月,而非标项目则可能是两三年,这在国外是不合规的。”

因此,曲向军认为,“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模式本源,提升固定收益投资能力,对客户进行分级,组建完善的投研团队,不同的产品要分不同的团队,且风控能力也要加强。”

说到底,资管行业的宗旨就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而麦肯锡也认为,银行凭借着渠道、客户资源、数据和公信力,从事资管业务有天然优势。

“不过,由于建立资管团队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投研能力,例如某顶尖美资银行资管业务的成本收益比高达70%,而没有高投入就很难有持续的高回报;而另一家美资银行鉴于成本收益比,此前就把资管部卖了,只做分销渠道。因此,对于国内城商行等中小银行而言,不一定要做资管业务,可以更多发展财富管理,提高投资咨询能力,做产品顾问,提升分销能力。”曲向军告诉记者。

强化资管业务的五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