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通过朋友圈或媒体来了解世界?小心你的想象力被操控(4)

2017-08-11 16:21:3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诚如作者玛丽·路易斯·普拉特所言,这种批判性的反思能“松动帝国主义对想象的和知识的控制”,不过值得补充的是,她对“帝国之眼”的反思似乎局限于欧洲对“欧洲以外的世界”的书写——当然,尤其是拉丁美洲,因为她是纽约大学西葡语言文学教授。这在方法上接近于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同样是借助文学批评来反抗西方的白人一元中心,不过,“帝国”本身也不是一个内部无差别的单一体,相反,其内部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边缘”,无论是地理上的边疆,还是阶级、文化、性别上的边缘。在这一动力机制中,最重要的认识在于:中心也是依赖“边缘”才能确立的,因而如果边缘有自己的动力去拒绝、超越那些帝国的权力中心所生产的书写,那么中心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种超越的确是可能的。如果我们把目光从非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挪开,就会发现反例的存在还能进一步丰富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个最大的例外就是美国。在美国的早期历史上,这片土地也像拉美和非洲的殖民地一样,被认为是原始的(野蛮、田园牧歌,或兼而有之),随后则被某种“工业想象”所取代,所谓“花园里的机器”,然而在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的眼里,美国在文化上始终比他们低劣,这甚至成为反美主义的源头之一。然而,美国的全面发展使得这一切不是变得滑稽可笑,就是变得不合时宜了。同样是前殖民地的身世,现在美国早已超越了那种对欧洲的依附,甚至反过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影响和支配欧洲(固然,文化上仍有某种程度的自卑感)。

就此而言,真正的问题不是“谁在控制想象”,而是这种支配关系本身就值得反思。在当下这个时代,操控想象的力量不再像当年的帝国话语那样单向直接,而变得越发复杂多向和隐蔽——不仅和政治、经济、市场、文化的多种力量交织在一起,而且双方往往也不只是支配和反抗的关系,反倒可能形成某种共谋。继续反思之所以可能,正是由于霸权话语的仍然并还将存在;而反思之所以必要,则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世界。

《帝国之眼:旅行书写与文化互化》

[美]玛丽·路易斯·普拉特著

译林出版社2017年4月版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