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重拾次贷危机|中国的反危机历程:从率先复苏到维护金融安全(7)

2017-08-10 15:52:44    简容  参与评论()人

为什么改?(why)

正如,文初所提到的金融风险事件频发,使得无论是宏观层,还是微观层,均对改革现有金融监管体制没有异议,用经济学语言表述就是,各界对于监管的需求大幅提升。

但就监管本身而言,不同主体对于增加监管需求的动机是不同的。

对于政府(监管机构)而言,市场波动一方面势必会影响政府宏观经济的调控环境,同时市场波动还会通过媒体等各类渠道形成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压力,政府对此必须做出反应去处理某些“事件”。例如股灾后的政府救市行为。但是对于单一事件的政府干预,往往会造成市场所有参与者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影响,很可能出现“一人得病,大家吃药”的监管现状,所以在“单一事件”带来冲击之后,政府必须要做出解释和修正,这样自然就增加了监管需求。

对于非政府的市场参与者而言,例如金融市场的各类机构参与者和个人,一旦处于市场波动之中,就自然而然地都想通过影响监管变化,来获取监管变化之后的好处(这个好处既可以是收益最大化,也可以是成本最小化),同时每个市场参与者又不需要支付由此带来的全部监管成本,所以反映到监管需求上也是增加的。

还有一类主体就是监管机构的雇员(监管者),因为监管职责的变化,监管范围的增减,以及监管机构之间关系的协调,都直接影响到监管者的薪酬、升迁等境况,同时客观存在的“旋转门”,还造成被监管者与监管者之间关系的复杂微妙,监管者实际操作下的监管改变,势必会影响未来的“旋转门”之后的个人福利。因此,监管机构的雇员也在客观上有对监管需求的增加。

所以在监管变革过程中,总是存在过度监管的现象,例如每一次监管变革之后,总能见到监管机构的增加,雇员的扩充,监管工具的增加等等,这些变化实际都对市场带来监管成本的上升。

因此,在讨论监管改革的时候,一定还要区分清楚,监管需求增加背后各类动机是什么?而且还要做出判断,哪些动机是符合监管初衷,哪些是夹带私货的。

怎么改?(how)

当前金融风险事件的频发,加重市场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以及经济转型需要一个更加稳健的货币、金融和市场环境,均迫使我们对于现行监管体制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