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稳步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升(3)

2017-08-09 09:08:2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制度建设稳加速

无论是落实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还是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改革任务,制度建设都是重要路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不断提速,取得诸多突破;不仅激发市场参与主体的活力,更维护市场运行的良好秩序,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保障。

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资源配置的功能,包括企业融资、定价、投资者投资和风险管理等诸多功能。这其中,首次公开发行(IPO)和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然而,从近五年的历程来看,IPO曾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以及2015年的7月至11月出现两次暂停,起因皆为低迷或极端的市场行情。今年初,刘士余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使用减少甚至暂停IPO的方法来力图稳定市场,取得过时点性效果;但从长远来看,效果并不好。

刘士余强调,资本市场的活力来源于分享实体经济的增长;要想长久,要有增量;有增量,就会增加流动性、资金供给和投资者信心。这是监管层针对IPO发行的一次重要表态。此次重启以来,IPO也始终保持着常态化发行。今年前6月,IPO发行企业家数已达到285家,超过去年全年的发行公司数量;累计募资金额1440亿元,也逼近去年全年规模。

敢于打破原有的不合理结构和规律,是近两年来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鲜明特点。这在再融资市场的变化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在IPO停摆、并购热潮的多重影响下,非公开发行市场爆发,取代了配股等其他再融资渠道的地位,改变了A股股权融资格局。在扩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定增市场也开始出现过度依赖一二级市场价差来实现套利、市场定价失准等一系列问题。部分上市公司还存在脱离主业频繁融资、炒概念、募集资金大量闲置、频繁变更用途或者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

从2015年底起,监管层先以窗口指导形式对定增市场实施强监管,压缩价差空间、完善定价机制、强化公平交易,同时还分行业进行窗口指导和规范。今年2月,证监会正式宣布调整再融资规则。新规新增了对定增发行的股本限制、再融资间隔期的设定,将定价基准日明确为发行期首日,全面进入“市价发行”阶段。

再融资新规的调整,就是为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资金“脱实向虚”。从数据来看,效果立竿见影。Wind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定增发行总规模为4249.57亿元,同比下滑53%。而同期已发布预案的可转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速已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