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河流•孩子十年记:播种爱,唯有爱(5)

2017-07-27 21:30:5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孩子们的父亲一般都会外出务工,农忙时回来搭把手。去的多是较近的城市比如乌兰浩特或通辽等地,等到周末才回来,与家人孩子一聚。

陈小宇(化名)家里就是这样。妈妈在他两岁的时候就和爸爸离了婚,很快又再婚了。爸爸在外面打工,有时候两三天回来一趟,住一宿就走了,所以小宇从小的生活起居就由爷爷奶奶照料。虽然现在妈妈就住在蘑菇气镇上,可是都没回来看儿子。

“一次也没有回过。” 60岁的小宇奶奶说。奶奶说这话的时候,小宇有些腼腆地站在门口,稚气的脸蛋上并没有流露出失落或忧伤。可能从记事起,小宇的脑海里就没有妈妈的印象。“都不记得(妈妈)啥样了,最后一次见时他才两三岁,5年没回来。”小宇奶奶略微压低了声音说道。但这样长大的小宇,学习好有礼貌又勤快,“成绩是班级前三名”。

李文代表“河流•孩子”项目组为小宇送上崭新的书包时,小宇轻声说着“谢谢”,默默地接过来抱在胸前。李文轮番从书包里变出了《新华字典》、《十万个为什么》、笔记本,甚至是大白兔奶糖……小宇低着头专注地看着听着,间或点头简短作答。

一直很照顾小宇的班主任跟大家说起他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大家开心地笑起来,小屋里气氛变得亲切又温暖。

耐心的沟通终于有了效果。“长大想干什么呢?”小宇顿了顿,仰起头说“还没想好。”“暑假要和好朋友一起比比,看谁看书记得牢、懂得多,好不好?”李文叮咛着,又拉起小宇到屋外走了一圈,“看你家面前这座山,气派!”临走前,李文再次抱着小宇合影留念。这次小宇在众人前终于大方地绽放了笑容。

有爱守护的童年,和大兴安岭上的山泉一样透明甘甜。

(摄影记者:吴军、戴茜来源:第一财经)

河流•孩子

“河流•孩子”项目的启动,最初源于一份热情、一份激情和一份爱心。

2008年,《第一财经日报》一篇关于云南怒江边的孩子飞索求学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也触动了有志于公益理想的汇添富基金。随后,汇添富基金携手第一财经发起了“河流•孩子”公益助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