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河流•孩子十年记:播种爱,唯有爱(4)

2017-07-27 21:30:5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作为乡村教师,他们少有机会走出大山进行学习。记者了解到,这次培训邀请了复旦大学、静安区教育学院、众谷公益、口才宝、西部阳光和昱昊咨询等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的专家授课,侧重于补乡村教育的“短板”。

鲁春林告诉记者,“河流·孩子”的培训很有针对性,以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课程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主,因此年轻的乡村教师们十分踊跃。“教师提高自己是为了改变孩子,让他们成材。”他说,“新学校有了,专业的教师培训有了,我有信心,未来新的添富学校将成为内蒙古乡村教育的亮点。”

(摄影记者:吴军、戴茜来源:第一财经)

童心•守护

需要温暖照耀的,还有农村孩子的心灵角落。

在跟随“河流•孩子”项目组走访当地家庭时,记者了解到,小如有一个弟弟,家中还有一位年长体弱的奶奶,父母都在家务农。

今年天旱,小如家里种的50亩玉米长势不算好。玉米亩产800多斤,刨去农药、化肥、拖拉机的油钱和人工,一年到头剩不了多少。为了多挣点钱,这天一大早,小如的妈妈就跑到村子周围的山坡上撸野杏,因为比家杏好,南边有人来收去做杏干。

她家应该是这个村里最普通的泥瓦小院了。土坯垒成的正屋只有三间:进门正对着灶房,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除了土灶和饭桌,右手边还有一只大瓦缸储着从机井里挑来的水。东西厢房住人,房子的主人用旧报纸层层叠叠地把土坯墙贴了起来,屋里只有一些简单的家具和家电。

西面厢房的炕上,那层本来还算平整的塑胶纸天花板已掉下来一角,里面黑黢黢的瘆人。在那些塌落处的缝隙上面,是家中屋顶已经折了的梁架,还有失去“阵型”、摇摇欲坠的屋瓦。这座一家人住了四十年的瓦房,下雨的时候,屋子里就滴滴答答渗水个没完。

据包颖介绍,由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家庭收入来源少,外出务工人员多,大部分学生都成为了留守儿童。

松嫩平原土地肥沃,但冬季漫长。一般农村人家都种植耐存储的玉米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算上自留地和包租的土地,这边一户人家的土地多的上百亩,少的也有三四十亩。然而指望“看天吃饭”的农田,收入难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