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85后成主力90后陆续登场 券商卖方研究“怪象”也越来越多(3)

2017-07-24 09:14:03    券商中国  参与评论()人

据了解,一般券商撰写研究报告通常经过搜集资料、实地调研、总结、对比分析、合规审查等流程。“一份研究报告的出炉,整个流程走完多则需要一个月,少则一周左右。”深圳某中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称,不过,在当下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各大券商的研报出炉过程,已不断被简化。研究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获取信息,甚至有的研究员还采取“闭门造车”的方式。研究报告撰写变成“模板化”,就连审核程序也几乎被“程式化”。

“这些看似错误百出,缺乏实地调研,深入分析的研究报告,却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一份研究报告往往涉及有市值管理要求的上市公司、谋取高额投资回报的资金方、联接各方利益的掮客等角色。卖方研究所及研究员现状也只是利益链条中的一环。

“在利益链条中,卖方研究所处于最底端,不敢得罪买方机构,也不敢得罪上市公司。”一位知名的策略分析师表示,佣金分仓形成收益模式后,不仅成为券商研究员具体考核指标,同时也绑定了券商研究所和买方机构之间的利益。这种买方机构交易和券商研究所之间形成的互动,某种意义上也主导了券商投研方向。

“此前有媒体报道某上市公司旗下的一家控股金融机构人事变化,结果立马引来某大型券商知名研究员给它‘辟谣’。”某媒体从业者介绍说,问题是,三个月后该上市公司控股的金融机构从总裁到各分管副总裁全换了个遍。“上市公司自己都没辟谣研究员却率先站出来了,很明显,这位研究员在其中的利益太多了,不得不用自己的名声背书了。”

另一位券商研究所内部人员在分析券商研报所的信任危机时,则直指此行业潜规则:一般来说,研究员即便发现调研的上市公司存在问题,也可能采取隐晦的手法或干脆忽略,通过发布唱多的研究报告在关键时点配合利益方进行相关运作。

“若得罪了上市公司,下次调研时,公司便不予配合。”上述券商研究所内部人员称,除了要承受来自上市公司压力,券商研究员同时也面临着上市公司披露的鱼龙混杂的信息。一旦公司的信息造假,最后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与事实相悖。因此,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也是造成券商研究报告价值低下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