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专访李党生:亚太生命科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期刊是如何炼成的(2)

2017-07-12 09:16:26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尽管生活中我们可能是兄弟、朋友,但你投个稿件来,那就是编辑和投稿人的关系。但今天也许是编辑和投稿人的关系,明天我就要找你帮忙审稿,那你就是我的顾问。不同情境下决策发生混淆是不行的。这是我们做这行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李党生说。

“基线”

“基线”决定着一篇投稿能不能被期刊接收。

“这是需要内功的。”李党生说,期刊“基线”的设定很复杂,在何时提高到哪个标准,都有讲究。定得太高会让大部分投稿吃“闭门羹”,导致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减少,出现“断粮”情况;定得太低,则会拉低期刊的学术质量。

“基线一定不是数学那么简单的,说今年我的影响因子几分了,拍个脑门,就知道稿件基准要提高到什么了。”李党生说,是靠着他和编辑团队每天和稿件的第一线接触,《细胞研究》的“基线”才悟了出来。

据介绍,多年来,作为月刊的《细胞研究》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维持在100篇左右。在体量稳定的同时,学术质量稳定提升。在李党生看来,这说明“基线”的设定和调整是符合实际的。

《细胞研究》2017年7月刊封面

而“基线”作为一把标尺,不仅在编辑部的日常运行中存在,在应对特殊情况中更是发挥了重要的对照物作用。

对很多科研人员来说,一项研究是和全球实验室拼速度,期刊审稿的快慢会影响胜负。深谙科研人员“痛点”的《细胞研究》有特色的“绿色通道”和“快速通道”。

若在他刊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是无法针对审稿意见进行修改,作者可以转投《细胞研究》的“绿色通道”,《细胞研究》根据他刊已有的审稿意见快速回复,决定接收、修改还是重新送审。一般他刊是需要比《细胞研究》更为权威的期刊。而“快速通道”则给竞争激烈的科学家带来便利,可以申请尽量缩短审稿时间,快速发表。

一方面,两个特殊通道的机制为科学家的“痛点”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不管是“绿色通道”还是“快速通道”,都给科学编辑对稿件的把握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基线”尤为重要。

“作者说急得不得了,不是说我就不顾稿件的质量了,这是不可能的。”李党生说,“加急”的投稿只有经编辑部评估,认为是明显、显著地高于当前“基线”的,才能适用特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