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姜超:又到“十字路口”,金融何去何从?(4)

2017-07-11 10:02:4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十八大以来,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被反复强调。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防范风险需要依靠金融监管。在金融监管方面,重要文件和会议都提到要加强监管统筹、改革金融监管框架。例如“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将是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方向。

今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6项任务: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而落实这6项任务自然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新华社连发七篇评论,以“三个统筹”(即: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谈金融监管的升级,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强调让金融监管为金融发展保驾护航、形成合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2. 具体如何统筹监管?

第一,在总的方向上,金融工作会议有望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到更高层面。央行于2013年已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成立了“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承担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央行行长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初步达成一致后,有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这正是统筹监管的体现,也是金融监管机制改革的方向。

第二,从监管类型上看,在现行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将会增强统筹协调,适当增加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指出,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强化功能监管、综合监管和行为监管,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从级别上看,中央要求地方按照部署,做好本地区金融发展和稳定工作,形成全国一盘棋,意味着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的分工也可能进行协调统筹。

分业监管模式下,按机构监管而协调不到位容易导致监管短板。而增加按照功能和行为监管后,有望解决机构间业务交叉导致的监管缺位问题,也可以减少金融机构与监管“躲猫猫”、监管套利等行为。

资管业务监管的具体动作或已不远。《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以专题形式分析资管业务发展,提出针对机构监管下的标准差异,强化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监管标准统一;引导资管业务回归本源,有序打破刚兑;将银行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加强“非标”业务管理;建立综合统计制度,实现对底层资产和最终投资者的穿透识别。(姜超系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姜超宏观债券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