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划重点”:金改深化 铺垫“穿透式监管”

2017-07-05 09:09:4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7月4日晚间,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下称《报告》),全文162页,涵盖了8章内容,包括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中国经济金融运行、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宏观审慎。

2016年对中国而言挑战重重。外部而言,国际金融经济环境挑战不断——英国脱欧、各国民粹主义盛行、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内部来看,人民币汇改在挑战中前行,中国的去杠杆进程也持续推进,市场利率不断攀升。尽管如此,中国在金融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资管行业规范、宏观审慎监管方面仍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在主要任务与挑战中,央行《报告》也显示,大资管行业的“穿透式监管”、应对非金融企业的高杠杆率、推进人民币汇改等是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

“从统一同类产品的监管差异入手,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分类统一标准规制,逐步消除套利空间;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控制杠杆水平;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加强‘非标’业务管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建立综合统计制度,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根本基础。”《报告》称。

“未来,去杠杆最好不要是‘钱荒式’地、疾风暴雨式地去杠杆。去杠杆一定要长期把市场顶住,不松不紧,慢慢把杠杆去掉,如今央行也是持有这种态度。因为就国际经验来看,疾风暴雨式的去杠杆导致的结果就是加杠杆,因为最后金融系统出现崩盘迹象,央行就不得不注入流动性。”德国商业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师周浩4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穿透式监管”逐步形成

过去几年,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其和银行的表外业务联系紧密,潜在的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受到关注。

近年来,银行通过同业业务迅速扩表,并纷纷借道表外,委外业务的规模也不断扩容,但同时投资的杠杆率也不断上升,资金池风险加剧,监管层对底层资产的彻查难度也与日剧增。在这一背景下,一旦遇到市场冲击,很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方面,短期资金成本低,银行借短贷长,期限错配风险加剧;由于同业资产风险权重仅为25%,并且不计提风险拨备、不占用授信规模,杠杆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