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债券通”的诗与远方:人民币国际化(3)

2017-07-04 22:02:44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此外,如果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全球债券指数,仍会面临权重上限,比如摩根大通新兴市场债券指数就有10%的权重上限。此时被动型基金流入的资金将在1500亿~3000亿美元间。值得注意的是,与纳入MSCI时一样,首次纳入指数的不会是全部市值(A股首次纳入的市值仅为5%),由此可见即使纳入全球债券指数短期内的流入资金可能更少。

(二)提升债市流通比率。

对境外机构而言,它们往往青睐一个成熟的债券市场,该市场不仅要有一系列利率、汇率的衍生品帮助它们高效管理风险,而且要有足够深度和充分的流动性,因为这意味着该市场的定价效率高。

通常,债券换手率就是衡量市场流动性的核心指标。以国债市场为例,截至2016年,中国市场的换手率为2.79%,远低于成熟市场,美国、日本、英国和韩国的换手率分别为11.97%、4.77%、3.68%和4.12%。因此随着市场的开放与改革,预计中国市场的定价效率将提升,具体表现为换手率的提高。

(三)境外投资者对债券市场参与度的提升。

从国际经验来看,上世纪90年代“金融大稳健”背景下金融全球化不断推进,发展中国家大都经历了一个债券市场不断开放,境外投资者参与率逐渐提升的过程。

在亚洲新兴市场中,泰国债券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放开,境外投资者在国债市场的占比从初期的2%上升到2015年的16%。马来西亚2003年开始逐步解除资本管制,国际资本流入资本市场,至2015年境外投资者在国债市场的参与度达34%。巴西、俄罗斯等国也经历了类似过程,2015年境外投资的参与率分别达到18%和16%。相较之下,截至2016年底,中国国债市场的境外参与率为3.93%,远低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提升空间可观。因此,保守估计未来该比例将上升达到6%与印度持平(图2)。

从“债券通”开始的深层改革方向

在2016年2月央行发布《进一步放开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一文之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以说已经对境外投资者完全放开。截至2017年5月底,境外机构所持有的境内债券规模达7888亿元,较2016年1月上升47%。但与此同时,境外机构所持有债券规模仅占整体债券托管规模的1.15%,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