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中国风险之辩:最大的风险是什么?(3)

2017-06-28 12:02:0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这几年以来上升的金融杠杆,部分来自于金融市场化下专业化程度的上升,部分来自于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但不管怎样,金融杠杆上升和融资链条的复杂化,的确使整个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因此,加强监管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实体经济的杠杆,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结构问题。具体来说,高房价和高税收(包括社保)导致民间消费不足,而限制民企进入的“玻璃门”导致民间投资不足,从而使得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如果这一块不通过投资补上,中国经济很快就将陷入衰退。所以,去杠杆要把实体经济杠杆和金融杠杆区分开,不能混为一谈。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里避免了危机。之所以说这些,不是因为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是希望指出,悲观的预测在过去屡屡落空,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而不是因为某种永恒不变的“中国特殊性”。而且,这些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些有利的因素在淡出,而金融风险则是在上升的。

尽管如此,防范金融风险,还是需要将其放在转轨这个大背景下看。计划经济的确不存在金融危机或者债务危机,但存在巨大的资源错配,这也是中国转向市场经济的原因。不能因为出现金融市场化导致风险上升,就否定市场化的方向。原因很简单,如果不愿意承担市场带来的风险,就要承担计划带来的风险。所以,面对金融风险,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但不是否定一切杠杆或者通道。市场化和国际化,仍然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

长期来看,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转轨风险甚至要大于金融风险。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的增长故事,简单的说就是转轨带来资源配置的改善。而中国最大的风险,正是资源配置改善出现停滞甚至恶化,从而导致经济增速不断下滑。

目前中国经济的资源错配仍很严重。以被讨论最多的债务和房地产为例。它们固然受到金融因素的影响,但笔者去年在两篇研究报告中仔细讨论过(“中国债务虚与实”和“中国房地产是不是泡沫”),其症结都在于资源错配。中国的债务结构显示,资本被过多的配置到广义的国有部门,而非回报最高的部门。资本错配的结果,就是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而房地产之所以出现高房价和高库存并存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人口流入的地区土地供应太少,而人口流出的地区土地供应太多。土地错配的结果,就是土地和人口在空间的配置中,没有达到最有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