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违规举债渠道“全封堵”,地方官员比较焦虑迷茫

2017-06-27 22:38:4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从严肃问责到发文详列违规举债负面清单,财政部联合多部委展开新一轮封堵和清理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联合行动,力度罕见。地方也感受到这轮债务监管之严,正在清理不规范融资担保行为。

“这轮地方债强监管后,我接触到的不少官员比较焦虑迷茫,因为他们以前采用的融资手段被禁,想做事又不想碰红线被点名,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他们在观望一段时间后正在学习新文件,寻找解决办法。”中建政研信息咨询中心总经理杨贺龙告诉第一财经。

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观察到新一轮债务严监管后,部分地方政府对此反映是监管力度非常大,甚至有点恐惧,平衡稳增长和规范融资两者间压力很大。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士表示,在严堵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后门”的同时,也应进一步放开地方举债“前门”,包括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举债额度,加快推出更多类似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的具体债券品种化解地方融资饥渴,在条件成熟时可授予经济发达城市举债权力。另外,进一步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在地方资本性项目融资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间关系,改变因支出责任和收入权利非对称性而衍生的地方政府融资压力。

封堵违规融资渠道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

为了化解潜在的地方债风险,2014年通过的新预算法将野蛮生长的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明确地方政府举债唯一合法渠道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15年确定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给出举债天花板,并通过推行发行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来延长还债期限,降低地方利息支出负担,推广PPP模式来吸引社会资本介入公共服务领域,减轻地方财政压力,缓解债务风险。

不过,一些地方仍存在变相和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债务风险仍在累积,这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也促成了今年新一轮针对地方政府债务严监管行动,问责风暴刮起。

今年1月份财政部发函重庆、山东、内蒙古、河南、四川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求问责当地个别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