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张思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再造几个香港(3)

2017-06-22 10:06:25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我认为,大湾区规划的方向总体上讲,应该是从港澳带动 9 城市国际化、全球化出发,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带动 9 城市进一步在经济、社会等方面与港澳接轨、与世界接轨,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样做,符合李克强同志讲的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要求;符合习近平同志在杭州 G20 会议讲的,中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继续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和融合;更加符合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的战略构想。假如真的通过制定大湾区规划,首先在大湾区内造两个甚至更多的香港,把大湾区率先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那么这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将发挥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三、打造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体。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经过城市间、企业间的产业合作、科技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和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不断增长,而也应该有更长远的战略构想和战略目标。我认为,从长远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应该延续小平同志多年前的开放思路,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化,包括经济的国际化、一体化和社会的国际化、一体化。

从经济层面来讲,参照欧元区的模式,实现粤港澳经济高度一体化,打造大湾区“经济共同体”,使其成为人员、货物、资金、劳务、信息、技术、科技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最畅通、最活跃的地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湾区经济中心城市群,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贸易、服务、高科技、制造业中心,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地区,成为中国走进世界、联系世界的最便捷连接地带。

从社会层面来讲,未来大湾区地区各城市在社会、教育、文化、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也应逐步相互融合,融为一体,使大湾区全体居民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最高、文明程度最高、公共服务最完善的区域。实现社会层面的融合,虽然困难很大,特别是受“一国两制”和城市间利益格局的影响,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相信,这一定是未来大湾区发展的方向,否则,没有社会层面的融合,大湾区经济融合也会受到很大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