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上海迪士尼首个财年有望盈亏平衡

2017-06-15 20:01:4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郭伟诚(Philippe Gas)站在会议室,透过玻璃窗俯瞰着迪士尼乐园,内心激动而感慨。作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总经理,去年6月16日,郭伟诚见证了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业。

“一眨眼,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一年了,这一年间,令我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开业的那一天,一年间整个迪士尼度假区的发展,我们都倾注了心血,这一年也看到了成效。”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郭伟诚欣喜地说。

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会举行奇妙一周年庆典,迎来一周岁生日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已完成开业首年1000万客流的目标,亦成为迪士尼在全球市场成长最快的乐园之一。华特迪士尼总部对上海迪士尼的未来充满期许,也希望可以通过扩建等计划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进一步拉升各类消费。

第一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在此一年间,巨大的客流和游客消费力也给迪士尼度假区、周边住宿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者带来商机。当然,在这背后,迪士尼以及相关业者也遭遇过挑战。

全球成长最快的乐园之一

一年多前,上海迪士尼乐园还未开业,鉴于对旅游市场的看好,业界已提出首年或可达1000万客流的预期,当时也有不少业者认为这个目标定得太高,有可能达不到。

然而,仅用了11个月,在今年5月19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宣布,上海迪士尼乐园迎来了第1000万名游客。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徐国平透露,截至今年4月末,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包括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小镇、奕欧来、生态园、星愿公园等)开放一年来,已累计接待游客约1700万人次(日均4万多,最高超过11万)。

近期,华特迪士尼公司公布了截至2017年4月1日为止的2017财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本财季,华特迪士尼公司营收为133.36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至23.88亿美元。其中,开业仅一年的上海迪士尼乐园成为亮点。

“主题乐园和度假区在本季度表现强劲,营业收入的增长达20%,主要来自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和美国本土主题乐园及度假区的业务增长。”迪士尼首席财务官克里斯汀·麦卡锡表示。

“5月中旬就达到1000万游客量,我们要感谢中国游客对迪士尼的厚爱,迪士尼度假区的游客中有很多是回头客,游客中有50%以上是来自上海以外的客人。”郭伟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也就意味着上海迪士尼乐园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来自全球的游客。

此前,迪士尼已经在美国、法国、日本开设了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相比较其他乐园而言,业绩如何呢?

“其实很难去比较,不同的市场情况都不一样,值得骄傲的是,在过去的12个月中,上海迪士尼是我们全球成长最快的主题乐园之一,最自豪的是不仅是成长速度,还有成长方式,对于上海迪士尼目前取得的成绩,我们很欣慰。”郭伟诚向第一财经记者坦言。

迪士尼官方数据显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开幕以来,已有超过100万只毛绒玩具被游客带回家;已售出13万个“梦想开幕”系列毛绒玩具,如果将其首尾相连,累计高度将相当于62座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已售出17万只气球,足以吊起一幢房子;售出15吨太妃糖,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包装食品。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每天售出超过5吨米饭,开幕至今已售出的米饭总重量相当于55头亚洲象的重量。开幕以来,游客与演职人员已交换超过100万枚迪士尼交换徽章。

本土化挑战与融合

“对于迪士尼而言,开设新项目,首当其冲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了解当地市场和消费者习惯。中西方文化毕竟有差异,即便是在中国,各个地区的消费喜好、饮食习惯等也都不同,有很多产业在中国市场都是区域化鲜明特点的,上海迪士尼的游客中有50%以上是来自上海以外的客人,这就意味着其在做好本土化和协调各地差异化之间要下足功夫。这并不容易。”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分析。

“挑战和意料之外的事情总是有的,对我们而言,重中之重是不断地了解游客的反馈。比较令人人欣慰的是,迪士尼乐园此前有进入新兴市场的经验,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整体情况也有初步的了解,我们也不断收集游客的真实反馈。”郭伟诚说。

然而,要真正做到本土化并不简单,除了硬件设计方面的建设,还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并将中国的艺术融入其中,这让迪士尼的工作人员耗费了很大精力。

迪士尼有一群幻想工程师们,他们来自建筑设计、美术、科技等各个专业领域,负责将迪士尼的IP内容变为乐园内的真实场景。在设计中,中国风格的餐厅必不可少,因此幻想工程师在中国各地获取灵感,最终确定了以徽派的建筑风格建设“漫月食府”,餐厅共有五个不同主题的就餐区,处处可见中国传统字画、古典乐器等墙面装饰;而玩具总动员酒店内则将潍坊风筝设计融入餐厅;“幻想曲旋转木马”是根据迪士尼动画片《幻想曲》设计,62匹飞马是由中国艺术家创造的;迪士尼小镇上还有上海海派石库门建筑和中国结等元素;“翱翔.飞越地平线”则加入了中国长城和上海天际线。

第一财经记者从迪士尼方面了解到,要完成这些本土化设计,还需解决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比如龙这个形象在西方很多作品中以反派角色出现,但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祥瑞的神兽,因此中西方设计人员要多次沟通才能互相理解,并且在以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价值观出现在设计中。比如“十二朋友园”是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全球首发景点,用迪士尼人物角色演绎中国的十二生肖,其中,龙的属相代言人是出自《花木兰》的木须龙,其热情、勇敢,是正面形象。

此外,本土化还体现在中西方艺术要高度而巧妙地结合,这在细节处理上难度不小。

“中国风特色很重要的一点是语言的使用,我在巴黎迪士尼做了7年运营,当地演出的语言都是英语写的剧本,然后翻译成法语演绎。但这有个问题——原本的英语剧本很幽默,翻译中会有一些损失,最后以法语或其他语言演绎的话就不如原创那么有意思了。因此,我们在上海迪士尼采取的是直接由中国的剧作家与迪士尼的演出创作团队合作,用中文创作剧本,语言幽默感就不会有损失。同时融入中国艺术表现形式,比如‘人猿泰山:丛林的呼唤’是迪士尼故事,然后我们引入中国杂技,专门打造以中式传统形式进行的表演,很多外国游客说虽然在其他地方也看过泰山表演,但上海迪士尼的杂技式泰山则是耳目一新。”郭伟诚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在餐饮方面,其考虑了中国各地游客口味,从本帮菜到川菜、西餐、东南亚菜系等都有涉及。

颇有意思的是,郭伟诚来到上海后发现,中国游客非常喜欢用微信发朋友圈,于是其也下载微信来研究,在发现中国游客喜欢拍照发朋友圈后,其特意要求在商店的商品和摆放方面做好设计,方便游客发朋友圈。此外,上海迪士尼还结合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举办舞狮点睛、龙舟展示,包粽子等各类中国本土文化活动,吸引诸多游客。

“上海迪士尼大量员工都是中国人,我们此前还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一批高校合作启动储备人才班,带动高校人才发展,同时推动旅游行业教育及服务标准的提升。让我们骄傲的是演职人员加入我们这里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市场价值会有很大提升,与此同时,我们的人员流失率很低。”郭伟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平台效应与上下游拉动

“有了故事内容后,迪士尼要依靠科技来实现沉浸式体验,比如上海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盗与其他乐园的加勒比海盗项目不同,上海项目采用全新3D科技,娱乐设备的船载水流,以前船体是单轨,现在还可以旋转和后退,翱翔·飞越地平线则使用尖端摄影系统,这些科技都让游客更好地有沉浸式体验。”郭伟诚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后,迪士尼旗舰店的商品销售提升、在迪士尼小镇举办电影首映礼等活动也变得频繁起来,这些相关经济的拉动对迪士尼而言其实是一个场景化平台效应。

“乐园对整个华特迪士尼公司业务而言相当于一个平台,消费者可以在乐园亲眼看到故事场景变成真的,以此建立情感连接,就好像进入了迪士尼故事,乐园对于整个华特迪士尼业务的连接是很重要的,比如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宝藏湾可以承载《加勒比海盗》电影的全球首映式,这对品牌延伸有很大作用。”郭伟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赵焕焱认为,如今很多主题公园或新零售消费都在说IP和场景化消费,其实迪士尼的内容就是IP,而将内容还原到线下主题乐园,那就是实现场景化消费,当客人享受沉浸式体验后自然愿意掏腰包。

上海迪士尼的消费拉动还体现在上下游产业链者。携程、同程、途牛、驴妈妈等反映,依靠上海迪士尼门票,带动诸多酒店、餐饮等打包套餐销售,尤其是进入暑期档时,迪士尼是亲子游产品的重点。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上海迪士尼乐园附近的奕欧来购物村在这一年间业绩不俗,诸多来到迪士尼游玩的游客也同时光顾了购物村,而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一些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拉动了购物村的消费。奕欧来一直以来都是“旅游+购物”的商业模式。

同时,住宿业也直接受益,在上海迪士尼开业前,如家、华住、锦江等纷纷布局周边住宿业,一批民宿纷纷崛起。“受上海迪士尼拉动,我们此前在相关地铁沿线布局的酒店业绩在这一年都非常好,很多都是赴迪士尼旅游的游客,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迪士尼周边和地铁沿线的如家系酒店平均有同比30%多的业绩增长。”首旅如家酒店集团品牌公关部总经理许洛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成为旅游、酒店、民宿、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核心拉动力的上海迪士尼还在扩建中。谈及未来发展,郭伟诚表示,明年会开放玩具总动员项目,还有很多其他计划,包括酒店和乐园方面,希望游客不仅是单日体验,而是多日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等。

“我们有望在盛大开幕后,截至今年9月末开幕后的首个完整财年实现收支平衡,这不仅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而且可能成为主题乐园历史上同等规模的主题乐园在第一个财年就实现财务收支平衡的乐园。所以,这是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根据目前的趋势,我们有望在今年实现收支平衡。现在距离本财年末还有一段时间,我们还需要继续审慎观察。” 郭伟诚如是说。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彭海斌
首页上一页...234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