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张明:引入逆周期调节加剧人民币汇率的扭曲(4)

2017-06-01 11:03:5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再次,迄今为止的人民币汇率运动,仍未改变我们此前提出的“非对称性贬值”的格局。所谓非对称性贬值,是指当美元自身走弱时,人民币会大致盯住美元、而对货币篮贬值;而当美元自身走强时,人民币会大致盯住货币篮,而对美元贬值。造成“非对称性贬值”的根源,在于外汇市场供求格局没有根本出清,导致现行机制下内嵌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的做法只能缓解人民币贬值预期,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进一步的,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实质上降低了外汇市场供求自身对汇率的影响,这与汇率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有些南辕北辙,甚至可能妨碍外汇市场的出清。在特定情形下,新机制可能妨碍外汇市场出清、加大外汇储备的消耗。此外,新机制也使得市场参与者预期汇率变动变得更加困难,从而降低了汇率形成机制的透明度。未来中国央行应该增加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权重,而非相反。

如图5所示,从2016年年初至今,人民币汇率运动可以大致用我们此前提出的“非对称性贬值”来刻画。在2016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致稳定,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显著贬值。在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大致稳定,而对美元汇率显著贬值。出现这种非对称性贬值的原因,与美元汇率自身走势高度相关。事实上,如图5所示,2016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波动中走弱;2016年下半年,美元指数显著走强。而在2017年年初至今,随着美元指数再度走弱,人民币再度回到对美元汇率大致稳定,而对CFETS货币篮显著贬值的格局。

我们认为,出现上述“非对称性贬值”格局的根源,在于国内外汇市场上美元供不应求的格局持续存在,换言之,由国内供求决定的人民币兑贬值压力没有完全释放。正是因为这样,当美元自身贬值时,由“收盘价+一篮子”决定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不会相应显著升值;而当美元自身升值时,由“收盘价+一篮子”决定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却会显著贬值。这就意味着,在国内贬值压力尚未彻底消除之前,“收盘价+一篮子”机制相当于内嵌了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这会鼓励做空人民币做多美元的投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