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对外援助,是全球化新阶段的载体(2)

2017-05-23 09:24:0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014年6月中国的外储达到顶峰,而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下降。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减少了5126.56亿美元。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连续数月下降,2017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才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连续下降。

“一带一路”的项目实际包含两部分:通过合资方式,取得的是长期权益,由于是基础设施,收益很低。比如坦赞铁路,产生了间接效应,当地市场活跃了,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扩大;通过合作贸易,中国也会增加这些地方的进口,随着中国扩展市场范围,也会有更多的支付能力,去购买这些国家的产品,这些也都是市场条件改变带来的。

第一财经: 您个人在参与“一带一路”相关议题时,有什么直观的感受?

赵忠秀:我们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期间,接待了埃塞尔比亚总理,格鲁吉亚副总理,还参与了中瑞合作中的教育签约。我们要和圣加仑大学,要成立一个研究中心,主要跟踪自贸协定(FTA)的研究。

从我本人近期自身的经历来看,发现需要消除一个误解,即这并不是“中国来支援了”。这是合作项目,并非援助项目。

我最近走访的一些海湾国家,他们都提高了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一个很朴素的普遍想法,就是中国带人带钱来帮助自己发展,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理解,这其实是共同发展。

另外,现在还需要防止“一带一路”成了一个框,什么都往里装,需要冷静对待,不要泛化。从中国开放经济格局角度说,首先带路要清楚。

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把握不同的重点。例如说,起步阶段,需要发展基础设施,基本的互联互通是项目重点。有了这个基础,再进行产能合作。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中国过去30年发展,也是不断接受外来产能转移,再逐步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起初应该是开发性金融,随着市场化深化,扩大金融创新的范围,到最后达到企业直接融资。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评估这些项目是否为好项目,即环境友好、承担社会责任,中国过去的一些经验教训,都要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