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去杠杆引同业存单“量跌价升”,仍为机构配置宠儿(2)

2017-05-12 10:14:4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对此,业内普遍解读认为,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和发行利率的同时上升,表明融资扩张的进程并未放缓,也说明金融去杠杆的目标远未完成。

去杠杆显阶段性成果

不过,如此强烈的反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去杠杆的阶段性成果。

今年4月,银监会出台措施控制同业存单过快增长,并降低某些银行对此类批发资金的依赖性。银行需进行自查,确定若将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负债后是否会超过33%的上限。业内人士也预计,同业存单未来可能会被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

“银行现在也不敢随便用同业存单冲量,这一点可以从4月监管举措出来后,同业存单的发行与净融资量都显著下滑看出来。”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

3月时,记者曾提及,在今年一季度MPA考核来临前夕,同业存单的发行量和利率曾创下阶段性新高,部分期限的发行利率甚至逼近5%。

当时业内人士曾对记者表示,放量发行的原因一则是为了应对季末考核,二则是“赌未来监管政策可能是‘新老划断’,因此趁现在多发一点。”

而之所以同业存单此前几年会不断放量,存在其特殊的历史背景。2013年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推进,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先后开启发行,存单交易市场逐步完善。同时,银行业竞争加剧,过去稳定的存贷息差没有了政策保证,银行不得不做大规模,实行金融版的“薄利多销”模式。

2014年开始,同业存单开始大量发行,开启了银行间存单利率市场化。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近期表示,同业存单的大量发行,使得银行资产负债表重新扩张,金融部门的同业+债券债务率从50%上升到67%。截至17年3月末,存单余额达到7.78万亿,中小银行发行比例达到50%-60%。

此外,他也提及,大行和中小行盈利模式出现分化。作为同业存单发行主力的中小行,由于信贷资源不及国有大行,其选择通过同业套利链条来扩张规模、以增强自身利润和竞争力。中小行资产端,购买同业理财、债券委外等,使得其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的比例持续上升,从14年的12%上升到16年9月的24%左右;对非金融企业债权占比则下滑;对其他居民债权占比相对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各大机构发行存单的另一个动力在于,同业存单受到的监管较少。“在当前的监管政策下,同业存单暂时不需要缴纳准备金;同时,存单在资产负债表中计入债券发行,暂时也不受到同业负债不超过总负债三分之一的约束;较松的监管意味着同业存单有扩张的特性。”姜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