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专访发改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一带一路”成效远超预期(2)

2017-05-10 10:25:0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1月17日和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决议,支持“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这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即将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将对三年成果逐一梳理。大家读了之后,应该会有很深的感受。

坦白地说,在短短的三年多取得这样的成效,我作为一个亲历者是没有估计到的。起初我们在研究中有一个预估,5年、10年、20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成效。比如,我们原来估计,可能要5年多的时间,才能对“一带一路”形成比较广泛的共识。但现在看来,我们保守了。现在“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逐步过渡到基本框架更加清晰、工作方式更加明确、合作共识更加广泛、建设成果更加丰富、“朋友圈”不断扩员的新阶段。

当然,我们对这些成绩感到高兴,但同时,我们也要对下一步工作的难度有清醒的认识,“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了”。这需要我们更加努力,要有战略定力,按照顶层设计的蓝图,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第一财经:“一带一路”倡议被称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这个倡议对于推动全球化会产生怎样的具体影响?

欧晓理:你的问题对“一带一路”的概括不够全面。2016年的G20(二十国集团峰会)前,我应邀写了篇题为《举中国方案 践大道之行》的小文,文中我说:“一带一路”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方案”,是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中国智慧”,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担当” 。你的问题中少说了“中国担当”,而“中国担当”刚好与全球化关系密切。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虽然有学者把它追溯到大航海时代,但真正开始流行还只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到现在也只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各国发展的不均衡。在全球化中,虽然各国都有获益,但有的获益大,有的获益少。在一国内部,大公司及精英阶层获益多,普通民众获益少。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社会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有人说这是“几家欢乐几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