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流动性趋紧致近3000亿债券搁浅 债市沙尘暴(2)

2017-05-06 08:35:16    华夏时报  参与评论()人

对于一些机构而言,如果债券平均票息超过5%,原本就微薄的收益更是被成本高企压得微乎其微,而企业也无法承受如此高的成本。

“本来计划发行一只行外产品,但因为资金利率成本越来越高,超过4%的成本,即使加满杠杆,也很难完成预期的目标收益,因此只能取消。”一家银行投资部人士对本报记者称,该行已出现产品未能顺利发行的情况。

债券弃发规模和数量激增的同时,到期偿还压力却不减反增。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开始,国内信用债已进入偿还高峰期,3月份信用债到期规模5579.99亿元,创历史新高;4月份偿债规模为5287.94亿元;5月份偿债规模则达5339.86亿元。

“资产荒”变“负债荒”

去年这个时候,金融行业讨论最多的还是“资产荒”,也就是说钱太多了,没有好的资产可买。

大概是去年5、6月份的时候,一些企业发债的收益率都在3%左右,利率一路下行,市场的认购热情高涨,标志性的事件是去年8 月十年期国债竟然跌破了2.7%,创2009年以来的新低。

当资产荒出现的时候,金融体系不断地加杠杆,造成债券市场的空前繁荣。但是,市场转换的速度在一瞬间完成,资产荒成了负债荒。

中国社科院教授刘煜辉在近日的公开演讲中感叹道,“去年5、6月发一个收益率3%的债都会遭到哄抢,大概一年时间过去了,今天收益率5%、6%的债满世界都是,却已门可罗雀”。

刘煜辉认为,原因在于市场已经从“资产荒”变为“负债荒”,背后是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和去杠杆的持续推进。目前,市场资金面的紧平衡状态已经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

以5月3日为例,央行净投放1400亿元,但依然不够为市场“解渴”。当日Shibor再现全线上涨,且涨幅扩大;其中隔夜Shibor涨2.76个基点,报2.8451%;7天期Shibor涨4个基点,报2.913%。

事实上,这轮债券市场出现的问题,业内普遍认为流动性趋紧和监管重拳去杠杆引发的发债成本持续上升,是导致债券弃发规模攀升的主要原因。

近一个多月来,银监会下发9道监管文件,其中5份文件重点点名存在空转套利和流动性风险的同业业务,引发部分银行委外资金从债市离场,未来流入债市的委外资金还将面临大幅收缩,同时信用债抛售压力陡增,机构配置信用债的需求降低,进而引发利率不断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