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搭脉“并购后遗症” A股公司9200亿商誉背后藏隐忧

2017-04-28 09:57:29    上海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阔绰收购固然意气风发,可一旦承诺难以兑现,留给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却是沉重的包袱和困扰。

近年来,A股并购大潮风起云涌,逾千家公司“弄潮”其间,用一桩桩令人振奋的收购方案,书写产业转型、资源整合的资本故事。但与此同时,高估值的浮华表象之下,业绩兑现风险已然触发。

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截至4月27日,已披露2016年年报的A股公司中,已有74家公司的收购标的在当年出现业绩不达承诺的情况,更有23家上市公司为此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甚至因此导致巨额亏损。另一组数据是,截至2016年末,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总值已突破9200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当年净利润总额的比例达36.8%。

在A股市场,并购从来都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游戏。但在投行人士看来,受市场机制等因素制约,与之相伴相生的“高承诺”成了“高估值”的“障眼法”,一旦业绩承诺未能达标,随之而来的“商誉减值”将极大地吞噬公司业绩,轻则致使上市公司利润大减、业绩滑坡,重则产生巨额亏损、难以翻身。

值得一提的是,A股并购重组市场的“商誉减值”已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商誉”一词也愈来愈多地出现在监管层的问询函件之中,提醒着市场参与者警惕商誉风险,从源头上防范“并购后遗症”。

商誉减值吞噬利润

每年“成绩单”发布的时候,有人欢喜有人愁。

4月25日,威海广泰(002111)在发布2016年年报时披露,由于此前收购的全华时代在2016年出现亏损,未能完成盈利目标,公司对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最终计提商誉减值准备4116.25万元,计入公司当年损益。

翻看交易过程,威海广泰这一案例颇具代表性。2016年,公司作价3.8亿元收购全华时代69.34%的股权。彼时,交易对方承诺全华时代2015年至2018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不低于9221.35万元,评估报告预测2016年净利润为1396.19万元。然而,交易当年全华时代业绩就“大变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0.39万元。为此,威海广泰计提商誉减值准备,4116.25万元的计提额占公司净利润的比重约24%。

威海广泰并非孤例。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27日已披露2016年年报的公司中,有23家公司宣布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其中包括暴风集团(300431)、银河生物(000806)等“并购大户”。例如,暴风集团对前期收购的风秀科技计提605.85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银河生物则对得康生物计提2404.97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