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监管套利遭封杀 委外通道成“消亡史”(3)

2017-04-16 20:40:1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而自新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履新之后,银监会近日开启了深化监管模式,两周内密集发布7个文件,其中上周银监会发布6号、46号文和53号文,提出治理银行套利、防控十大类风险和“四不当”整治,涉及银行各类资产。其中,对理财重申2016年7月理财新规各项规定,当时政策的出台让一些达不到综合类要求的中小型银行的委外业务受到影响;对同业业务严格监管,包括控制同业增量、穿透管理不得多层嵌套、治理同业空转行为。

套利空间消亡?

基金的委外资金来源于银行、保险、财务公司等外部机构,但绝大多数为银行自营或者理财资金。过去多年,央行推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融入充裕的流动性。

国泰君安此前发布研究报告如此解读委外模式的成因。它称,经济下行期银行经营面临资产荒,维持盈利的压力比较大,本身有过度承担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来获取更高收益的冲动。而2014年底以来偏宽松的货币环境则提供了进行期限错配、加杠杆操作的监管套利温床。于是银行业普遍大规模开展“发行同业存单(CD)——进行同业投资——委外——投资标的资产”的套利活动,其间各环节都存在期限错配和加杠杆,抬升了同业市场、债券市场、信用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在国泰君安看来,在委外投资的操作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套利行为:一是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或理财产品从银行间市场募资,投资于委外产品,赚取利差;二是委外管理人受托管理银行资金,投资于债券等资产,赚取利差。每一次套利,均采用了加杠杆(对于前者,银行本身就是个杠杆)、期限错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