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中国诗人眼中的柏林流浪汉与欧洲难民(9)

2017-04-14 09:03:0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西欧地中海岸线往北、这里那里经济困顿,社会层级差别拉开,社群关系还好,无奈政治观点尖锐对立,维持感觉的平衡指标临崖下滑,时有某市某国破产、濒临破产的新闻火上浇油,都是真的,都在版面和表格膨胀比例,都没达到空前吓人的规模。与历史上的绝望阶段相比,充其量敞开供应政客和知识分子借此凝聚兴奋点的危机感,城里和乡下,医生、教师、公务员、公司雇员和提着工具箱上下楼梯的电器修理工,埋头一想,生活从未变质。经历的一些波折,概由家庭关系幻灭和个人志向蜕化,而社会,不在这里就在那里空出聊以尽兴的岗位,社会容量之大此消彼长,人的选择并不诞妄、调整坐标就满意了。尤其德国,联邦体制承诺地方自治,基金会保障文化消息,即便落入贪大的规模绩效周期,处理物质基础的理性反而突显完整教养的连续性,象征人文在人身的实现,平面不完全溶解颗粒。就是说,社会和国际关系重组,不妨碍西欧个体反省显微与社会检讨配合,达到文治公、私权力的峰值。统一局面终结与否,不妨碍个体高标、表达不满、合纵连横的水平预期持续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