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深度丨工银瑞信900亿巨无霸基金缘何诞生(2)

2017-03-02 22:47:2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除了规模外,工银瑞信丰淳定开债的发行也有其他出乎业内意料之处,比如它是一只半年期的定开债基金。自2016年以来,定开债基成了机构定制的热门,为了便于加杠杆、提高收益,定开债基的“定制期限”一度被拉长,三年期、五年期产品层出不穷,7年期也有问世。对于这只巨无霸基金半年的封闭期,有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大致上应该是迎合资金提供方的需求;另有大行投资经理则称资金量过于庞大,基金公司有建仓压力需要半年的封闭期;而工银瑞信基金回复称此举是为了满足客户层面的需求。

在工银瑞信丰淳定开债发行之后,工银瑞信手中的存量壳资源极有有限,其产品库中最晚获批的基金——中债—国债(7-10年)总指数基金在去年12月5日获批后、今年1月4日成立,首发规模2亿,持有人户数331人,符合定制基金的特征;另一只获批时间较晚的工银丰益一年定开债券基金于2016年9月14日获证监会接受材料、11月8日获批,12月7日发行成立,首发规模175亿元,持有人户数226户,亦符合定制基金的特征。

在壳资源奇货可居时代,工银瑞信旗下还有一只于去年11月15日获批的丰实三年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待字闺中”,亦有可能为又一只体量出众的定制基金。

风格变换

在低费率、符合定制需求契约特征的存量壳资源释放后,未来基金定制化或将大幅降温。

据Wind资讯统计,自去年12月基金成立数量213只创出历史最高峰以来,基金发行节奏正在放缓。今年1月93只基金成立,2月68只成立,3月以来16只成立。在这些新发基金中,很大一部分与工银瑞信丰淳定开债一样是前期获批的、存有定制特征的基金。

另从外部需求来看,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资金提供方的委外需求将有所抑制。国泰君安研究所银行组日前发布研究报告分析了委外业务的成因。它称,一方面过去几年,中国处于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存贷差收益较为有限,另一方面为支持经济,央行自2014年底以来实施了稳中偏宽的货币政策,持续时间长达一年多。从2015年初开始,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维持低位,包括债券投资、同业业务等等传统金融业务利差空间快速缩窄。这意味着,银行业的两大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收缩,均陷入资产荒。刚好又是近几年,按照监管高层的部署,陆续有不少农合行、农信社改制成为农商行,其投资范围在扩大。换言之,有更多机构加入了争夺有限的资产的竞争之中来,资产荒有所加剧,全行业呈僧多粥少局面。

在资产荒背景下,委外逐渐成为中小银行的常用业务模式。起初,委外是因为很多中小银行初次涉水投资业务(包括理财和自营资金的投资),缺乏相应的人才技术,因此从外部“购买”投资服务,聘请专业投资管理机构为其提供投资咨询服务或投资管理服务。但在低利率、资产荒背景下,委外又承担了加杠杆、加错配以提高投资收益率的职能。

2015年上半年尽管A股牛市,但银行资产对风险偏好的承受向来极低,对权益市场望而却步,而自当年下半年股灾发生之后,委外流入固定收益类的资产渐成潮流。国泰君安称,根据经验,2016年主流的委外产品收益率在4.5%左右。而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2016年9月公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显示,银行上半年理财发行成本在3.7%左右。同业存单(CD)发行成本低于此,约在3%以上。而当时债券收益率却很难达到这一水平,比如很多信用债收益率仅在3.5%左右,因此直接投资是很难实现收益的。因此,银行将表内外资金投资于委外产品,能够获取利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