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培训机构成“公害”真正问题出在哪?学校教育!

2018-04-10 17:40:35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小学生减负”“课后三点半”等问题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这些都是长期被诟病的“老问题”,多年来反复治理却始终存在。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不能是“头痛医头”的末端治理,而需要从源头上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教育生态,将家长、学生从种种纠结中解放出来,重新树立对教育功能的价值认同。

  对话嘉宾:

杨东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赵琬微(半月谈文化教育领域资深记者)

  1、培训机构成“公害”,真正的问题出在学校教育

赵琬微:

前些日子,教育部等四部门发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目前已初见成效。

但由于“减负”问题存在多年,学生负担过重成因复杂,专项治理“一阵风”的长期效果还是让人不敢放心。对这些校外培训机构,您怎么看?

杨东平:

这一轮的教育治理首先从课外培训开始,因为课外培训问题非常突出,绑架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公害”。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培训机构对学生负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稍微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仅仅是“病灶”而已。

培训机构被称作“影子教育”,因为它与课堂教学如影随形。真正的问题出在学校教育,正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催生了繁盛的培训机构。

为什么家长要花钱去辅导,为什么多年“减负”治理越减越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减负”课题组调研发现,在上海、北京、成都、杭州等城市,课外补习已经演变成一场没有尽头的竞赛。

为什么“大吃大喝”管得住,一个培训却管不住?很简单,地方教育部门的整个评价体系都是应试导向,这才是问题根源。

其次才是教育机构的逐利,家长的无理性等。这一轮对课外培训机构的治理,从去年开始,上海、成都开始试点,要求对义务教育负有管理责任的地方政府改善治理方式。

可以说,应试教育这么多年,我们“小升初”激烈的程度,完全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对教育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

这种不健康的生态是由公办学校、培训机构、民办学校、家长、地方政府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共同催生的。

  2、70%的学业负担来自校内

赵琬微:

我理解的教育“生态失衡”是多数人违规,造成明规则失效、潜规则横行,甚至本末倒置。

有人形象地比喻为“剧场效应”或者“破窗效应”,因为前排起立的人太多了,所以其他人也被迫跟着站起来,迫于无奈。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