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煤电建设膨胀式过剩 16部门发文欲对煤电业强力控产(4)

2017-08-10 14:11:56    大河网  参与评论()人

这样的美好期望,在这次调整中有可能被打破。记者了解到,按照顶层布局,煤电未来在能源系统中的定位,将逐步由电量型电源向电力型电源转变。“也就是说,煤电将渐渐从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慢慢向非主力电源过渡。即使全国用电量继续增加,煤电的增长也会变得非常缓慢。”能源分析师孙成刚对记者表示。

同时,今年上半年以来煤炭价格的大涨,开始导致煤电成本的急剧攀升。记者从大唐电力一位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包括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不少发电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虽然从7月份起,包括河南在内的多个省份已就燃煤发电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上调,其中河南上调2.28分/千瓦时,成为当前上调幅度最大的省份,但相比煤炭价格的涨幅,也只能缓解企业的一部分成本压力。“另外未来30万千瓦以下机组如何划线淘汰,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运营成本。”该人士表示。

面对诸多利空消息,如何调动煤电企业控产的积极性,是政策能否落实的关键。为此,《意见》在严控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如在产业上,16部门就提出,要建立完善电力容量市场,研究通过电量补贴、地方财政补贴等支持政策,对承担调峰任务的煤电机组、非供暖季停发的背压机组给予合理补偿。再如在列入关停计划且不参与等容量替代的煤电机组,关停后可享受最多不超过5年的发电权,并可通过发电权交易转让获得一定经济补偿。

同时《意见》还提到,鼓励和推动大型发电集团实施重组整合,鼓励煤炭、电力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加强煤炭、电力企业中长期合作,稳定煤炭市场价格;支持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整合煤电资源。

孙先生认为,对于煤炭企业来说,传统的煤电一体化消化产能的路子,已越来越不好走,《意见》其实也给予了煤炭以及电力企业新的出路,即加大“抱团”的速度,借助电力容量市场的建设,以此扩展多元产业链和精深加工,这会是未来煤炭、电力企业在产能控制上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