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服务机构下沉 江苏推行嵌入社区的居家养老(2)

2017-08-08 14:01:20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苏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郑利江认为,受节俭传统等种种因素影响,“购买服务”的思想观念需要“激活”。因此,苏州的基本做法是以体验引发需求、以需求拉动市场、以市场催生服务、以服务创新体验,从而实现养老市场的快速培育和转型升级。截至目前,苏州已经建有909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8个城市小型托老所和农村老年关爱之家、15023张日间照料床位、987个助餐点、5家中央厨房,很受老人欢迎。

在无锡,《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见到了“公益+市场”的“嵌入式”养老模式。所谓“嵌入”,就是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入专业化机构,在原有的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内搭建小规模、多功能养老服务平台。这一模式地理上、心理上的接近性让受助老人更觉方便和温馨,设施上、服务上的专业性又使养老服务比保姆帮佣更加多彩和有效。据无锡市民政局副局长钱晓东介绍,随着虚拟养老等现代技术的逐步应用,星罗棋布的“嵌入式”养老将能提供更加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

小微平台做实大文章

根据规划,2016—2020年,江苏省每年将新建100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江苏省政府对此项工作的具体要求是“落实到精确位置”。

蒋同进对这个要求作出这样的解释:“居家养老的基本保障体现在哪里?确保真实是第一要求——规划多少个服务机构就要建成多少个;规定什么样的建设标准就要达到什么样的建设标准;助餐、助医、助浴、助急……每一项服务都要有实实在在的载体;老人、家人、义工、政府随时都能知道或检查这些载体的准确位置和运行情况。”

蒋同进以“助餐”为例阐释“关注细节”的意义所在:“居家养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老人们的吃饭问题。扎扎实实地每年建成2000个助餐点,5年就是10000个,再加上助餐点的‘外卖’辐射,几年之后社区老人就不用再为买菜做饭的家务劳动犯愁,而专业机构的营养膳食又比普通百姓的居家饮食更有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走访了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多地的社区助餐点,发现所到之处都能做到“一周菜谱早知道”,而且饭菜都有多种搭配以适合老年人的不同口味和营养需求。记者注意到,助餐点的“套餐”价格最贵的10.5元,最便宜的6.5元,分量充足,一些老人买回一份午餐还能“捎带”着解决晚餐问题。“给老年人做饭不是用来挣钱的,很多时候就是‘赔本买卖’。”一位助餐点负责人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