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服务机构下沉 江苏推行嵌入社区的居家养老

2017-08-08 14:01:20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无锡市滨湖区专业护工在照顾老人 供图 无锡民政

老年人口1719.26万,占户籍人口的22.1%;2010—2016年平均每年净增近70万老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52%;失能、部分失能和失智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0%……这一组数据来自早于全国13年进入老年社会的江苏省。

面对持续大幅增长的养老需求,江苏的“主攻方向”是“居家养老”,政府的规划目标是:“十三五”期间社区居家养老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前往当地进行调研。

嵌入社区政策更精准

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与之相对应,该省的养老体制机制构建也先于全国其他地方。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蒋同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该省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政策文件。

“养老体系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过程——从加速扩张机构养老到着力推进居家服务;从财政资金自建硬件设施到政策杠杆撬动社会资本……精准化、产业化的思路逐步清晰。”蒋同进说,“江苏‘机构养老’的主要指标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到2016年底,已有各类养老机构1300多家,养老床位62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超过36张。

但是,受传统文化和经济条件影响,“年纪大了进养老机构”并不是中国养老市场的真实需求,不脱离社会、不疏远亲情的居家养老则是一种更为精准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而挖掘蕴藏在社区及乡村的多层次、差别化市场需求更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共同培育养老产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于是,江苏近几年充分利用社区公共资源,以超过20000家的“服务中心”形成“15分钟医疗、文化、健身、养老服务圈”。

“秉持公益心态,探索市场手段”,这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江苏居家养老体系建设经验的感受。南通市民政局局长王国平告诉记者,除了政策规定的特定人群由政府提供“托底”保障,分散在社区街巷的养老服务在南通被以公建民营、委托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大量地“让渡”给社会养老企业运营;为了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实体化、专业化、连锁化,政府还在机构用房、设施装备等方面为其提供多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