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动作好大!朱荣斌一口气发出20张“英雄帖”!(4)

2017-06-27 16:12:27      参与评论()人

  搭建多区域团队架构,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对于大多数行业内的大佬而言,朱荣斌是值得期待的。

  扩张之路,道阻且长

  “二斌”离开时,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集团新闻发言人朱剑敏曾回应说:“职业经理人队伍和内部管理体系机制,不会因为一两个高管的离职,对公司的管控造成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反过来道理也成立。一两个高管的到来,或许能给一家500亿房企内部管理带来许多提升,但公司要实现长足发展,持续的人才战略、系统的管理体系、多渠道低成本的融资能力,都是必需。

  这或许也是阳光城此次一口气要招聘20个新建区域高管团队的原因所在。在过去,万科、龙湖的人才是阳光城的“最爱”。在凭借产品标准化和精准的城市布局逼近500亿规模后,靠高周转、高土储、强营销实现规模迅速膨胀的碧桂园,成为阳光城下一个学习的“模板”。

  明源地产研究院指出,100亿到500亿的增长,通常靠量的积累和成长惯性,所有的事情通过增加人手就能获得解决,但500亿之上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是简单地扩大规模就能完成,万科、金地、富力和绿城等都曾在这一平台上出现停滞。

  比如,当初碧桂园从400亿跨入千亿之时,很大一部分销售贡献仍然来自于三四线城市,而在其迈向三千亿的2016年,59%的销售额来自一二线城市市场,主要是得益于一二线城市的外溢需求,碧桂园在一二线城市周边卫星城开发大型项目,保证业绩。

  以并购打开局面的阳光城,战场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虽然基本面表现良好,但竞争也十分激烈,凶猛如融创、龙湖、旭辉等开发商,也在虎视眈眈,倘若“学习”碧桂园,到三四线城市寻找机会,或者走郊区大盘开发的路径,是否适合阳光城呢?毕竟,碧桂园把一个区域从衰带到旺的自信,是以多年沉淀下来的经验和政府资源作为支撑的。

  对于阳光城来说,未来如何找到碧桂园高速增长的核心,并且将其与企业的基因相结合,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是阳光城提速的关键。

  另外,企业的基因也决定了企业的高度。目前,在阳光城管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互相制衡。早在陈凯时代,老板林腾蛟就给予职业经理人极大的授权,比如允许陈凯推行扁平化管理,将整个管理层级和流程从5级压缩为3级,削掉了副总和团队中可能搭便车的岗位或是人员,提高了阳光城的运营和管理效率。

  据了解,此次林腾蛟将朱荣斌“请来”,亦表现出极大的信任。不过,500亿之后,企业的管理半径和成本乃至矛盾量级,都会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家族企业中,创始人、董事会如何与高级职业经理人相处,如何放权,形成和谐的利益关系,又是另一个复杂的命题。陈凯、毛大庆、刘爱明、蔡雪梅、曲咏海,当年都曾被这一命题深深困扰。朱荣斌和阳光城又将如何解题?

关键词:阳光城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