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辣条行业无序野蛮生长屡上抽检黑榜 亟待建立国家统一标准(3)

2017-06-21 09:23:49      参与评论()人

无独有偶。

同一月,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河南食药监局)发布的2017年第8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显示,涉及27批次辣条产品不合格、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这包括,两批次存在甜蜜素超标;两批次霉菌超标,其中汩罗市华星食品厂生产的辣呼呼(香辣棒)(湘式挤压糕点)超标高达12倍;此外,23批次辣条产品存在菌落总数超标,其中合肥市玉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北京青年(调味面制食品)菌落总数超标高达49倍。

与此同时,河南食药监局发布的2017年第6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亦显示,至少涉及11批次辣条产品存在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原因均为菌落总数超标。

实际上,这还只是辣条食品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

据《新京报》盘点报道,2015年至2017年5月期间,国家及各地方食药监局的抽检数据共计通报了180起问题辣条,共195批次,涉及131家生产商,生产地涉及河南、湖南、安徽、新疆等15个地区。

“在大家的印象里,辣条普遍公认为属于垃圾食品。一方面它有500多亿元的销售盘子,另一方面则是多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这一产业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那是很让人后怕的。”对于辣条行业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朱丹蓬说,“因此,如何更好的促进这一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打架”的地方标准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辣条产品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我国在辣条的生产、检测等方面依然存在国家统一标准的缺失。

公开资料显示,发源于湖南省平江县的辣条在2000年年初得到了爆发式的发展,并迅速形成了“南湖南,北河南”的格局。

有数据显示,2000年河南的辣条企业一度达到4000家;但当时这些企业几乎全部是家庭作坊式小厂房,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同时由于监管部门分工不统一,亦导致监管缺失。

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2006年以前,辣条行业并无技术标准;2007年以后,全国各省根据各自地域状况,才陆续发布了不同的地方标准。

例如,2007年,湖南省出台了地方标准《湘味面粉熟食》(DB43/352-2007);随后,2009年修订出台了《湘味熟食挤压面粉熟食》(DB43/160.8-2009),2012年又更名为《湘式挤压糕点》(DBS43/00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