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为何这一轮特色小镇热潮广东输给了浙江?(2)

2017-06-08 15:41:33      参与评论()人

  这种制造业发达的专业镇,属于特色小镇中十分稳健的一种,打造起来风险很小,因为已经有二产的产业积淀,只需要把三产的要素再往上叠加,做加法,比如增加商务酒店、餐馆、酒吧等配套设施,就很容易发展起来。

 见地君:这些专业镇是怎么起步的呢?

  陈南江:一般是先有一两家企业在这里开厂,随后朋友、同乡跟着过来,或者企业内部骨干员工掌握了核心技术,出来办厂,这样从1个到3个到9个,同一种类型的工厂就开始复制“膨胀”。可能一开始这些镇上的企业只是代工、贴牌,后面实力增强了,就会有自己的商标品牌。有了一定的规模后,就会发生两件事:一是上下游产业链开始组建,不用出小镇就能买到制造这件商品的所有配件;二是政府组织召开展销会、订货会,扩大影响,帮企业把品牌做起来。刚开始这钱是由政府出,慢慢地外地商家都知道这个地方了,很愿意来参加订货会,市场知名度形成后,当地企业也愿意掏钱赞助营销活动。

  见地君:曾经“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专业镇起步也早,为何在打造特色小镇的步伐上,却远远落后于浙江?

  陈南江:地区经济越发展,特色小镇越容易成功。在这一点上,广东和浙江都有着共同的优势: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而且广东还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侨胞多,海外联系密切,有港澳渠道对接国际。但为什么浙江推广特色小镇更早,有更多尝试呢?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素质。

  在中国,长三角地区的政府素质是最高的,包括文化素养、行政能力、工作投入程度、政策敏锐度等等,是“想干事”、“能干事”的政府。跟江浙官员打交道,你会发现,他们不仅有实践,还有理论总结,他们会积极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但广东很多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重实践而不重理论,行政能力不足,工作不是很上心,甚至没有深入的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储备,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不能及时得到总结和推广。

  比如浙江对特色小镇建设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申报制度、奖励制度,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按60%给予配套奖励;对全省具有示范性的特色小镇,省给予一定的用地指标奖励;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而且,在浙江要做特色小镇,政府会“一路开绿灯”,从拿地、拿什么样的地到审批流程,都会给予方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企业能“看见”的好处。

关键词: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