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厉以宁:中国改革的难度非常大 改革需要一代新人(3)

2017-05-24 17:45:14      参与评论()人

  股份制的实际推行也不顺利,因为当时主管经济的国务院领导对股份制是有疑虑的。所以,国有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搞了许多不触及根本问题的做法,包括减员增效、优化组合等措施,五花八门,但是实际效果仍然不令人满意。一直到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是改革上的一大突破。

  《财经》:1997年就提出“混合所有制”,近年来国企改革再次提出要推行“混合所有制”。从这个角度看,股份制改革的成绩并不理想吧?

  厉以宁:股份制改革的成绩应该肯定,它对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而言,现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股份有限公司,不少还是上市公司,表面上看拥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很多名不副实,并没有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经营主体。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中央政府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不过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仍然碰到了一些问题。发展混合所有制,就是要在产权明确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的、多种形式的投资。可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国有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上面让我搞我就搞,你让我跟谁谈判我就跟谁谈判,对产权激励躲得远远的,以免被指责国有资产流失。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推行国企改革。国有企业必须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国有企业必定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为此,就要继续推进股份制改革,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经营主体,这样国有企业才有真正的前途。

  参与扶贫,为民营经济鼓与呼

  《财经》:2003年,九届全国人大结束后,您转到了全国政协工作,先后担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这十多年里,您主要关注什么问题?

  厉以宁:主要也是两件事,扶贫和民营经济。

  2003年7月起,我担任毕节试验区第四届专家顾问组组长,后来又担任总顾问。毕节试验区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 试验区,旨在挑战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三大难题”。十多年以来,我多次到毕节试验区考察、调研、讲学。为了提高毕节地区领导干部素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从2004年开始对毕节地区副县级以上干部进行培训,为毕节地区的改革提供人才支持。学院的许多教授、副教授都有去试验区讲课,同时我们也帮助当地建立了6所希望小学,同时联系了一批大企业安排新员工赴当地学习支援。

关键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