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深圳“二次房改”会走向何方?“新加坡化”还是“香港化”?

2018-06-15 14:16:41      参与评论()人

70%的人租房,这其中80%的住在城中村。房屋和人群匹配现状看,深圳更像香港,而不是新加坡。从住房新政的内容看,深圳意图向新加坡靠拢,做到“房住不炒”。一方面,深圳新建住房的主体是政策房,这些房子计划以较低的价格、完善的配套,分配给人才、户籍低收入无房户、公共服务人员;另一方面,通过整治和拆建,深圳要让不体面的700多万套城中村变得体面。

顶层设计思路是对的,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顶层设计到规划,再到一年一年地建设,土地和资金要跟上、政府各部门对接要跟得上。到2035年,深圳政策房占比目标是35%,目前不到15%,新加坡和香港占比分别达80%和50%。土地是大问题,“十一五”和“十二五”,深圳保障房目标不可谓不宏大,此次新政所谓的供应渠道,此前悉数都提过,但完成效率很低。

何也?老生常谈,储备不到位、旧改拆不动、配套难落地、规划不好调。改革开放前30年,深圳发展外向经济,遗留下大量工业区。2008年以后,深圳产业升级,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贡献GDP70%。工业区本可向住房改造,深圳也制定了更新方案。结果呢?大量工业区改造异化为“类住宅”泛滥,逼得深圳近几年要保产业用地;城中村改造为高档商品房,低租金的住房少了。

不是深圳房子不够,而是近20年房地产化严重,空间成本被抬到高不可攀,这确实有点像香港。靠市场盘活存量,低价配售配租不可行,靠政府则不可持续。目前,深圳人均年收入不够买一平米房子,这契合城中村为主的住房供应。别忘了,城中村套均月租金也到2000元了。继续旧改,房价和租金会越来越高,连香港也比不上了,遑论向新加坡靠拢。房价短期难降的情况下,能将住房需求疏导至低成本的外围,这是突破的唯一路径,但前提是轨道和配套要跟得上。

(原题:《深圳楼市,“新加坡化”还是“香港化”?》 作者系资深地产研究人士)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