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中国金融监管可以考虑“双峰”模式(4)

2018-02-27 09:26:35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第三,需要关注僵尸企业的问题。

国企里面我们担心的主要就是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平均的资产负债率76%,正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51%。可以想像,如果我们真正能做到出清僵尸企业,对于去杠杆是有帮助的。相信对于控制我们的金融风险也是有帮助的,同时对于我们的新旧动能转换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去杠杆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似乎我们企业的杠杆率基本上已经平稳,但是政府和居民的杠杆率开始上升。这背后的一个问题当然就是新的杠杆加上去了,尤其是居民部门的杠杆加上去了,是不是值得我们担心的一个问题?金融的去杠杆应该成果更明显一点,具体我们可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总量之间出现的分叉,分叉的一部分其实主要就是金融部门之间、机构之间的交易。所以我觉得去杠杆,其实是出现了一些新的进展。

第四,要注意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我们也看到了新的风险,就是我们在新的领域,尤其是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这是我们做的一个情绪指数,也就是媒体和公众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事件的情绪波动。可以看到,其实波动是非常大的。背后当然也有很多风险性的因素导致。目前来看,我们觉得互联网金融可能还没有构成系统性的风险。但是潜在的风险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尤其是像平台的特性,长尾效应,平台的特性很可能会导致垄断问题,加剧“羊群效应”的问题。尤其是我们最近还看到了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平台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会引发新的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但是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跟我们前面的金融监管是有关系的。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为了规避正规部门的管制而产生出来了一些新的交易。

第五,监管问题有很多,推动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的机制。

回到监管的问题,问题有很多,我们最近看到很多的讨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不是特别好。比如过去我们机构监管,从而对我们的交易管得比较少,所以监管的空白比较多。我们也看到,过去我们不是特别重视宏观和微观的审慎监管,还有就是我们监管部门往往是监管和发展的责任并举,有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过去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讨论监管模式到底怎么演化,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中国金融监管有效性指数。可以看到,在最近一段时间,其实确实是在下降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