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财科院:地方财政自给率呈下降趋势 化解风险需打通各种壁垒(3)

2017-12-21 10:43:17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认为,对财政支出规模应适当控制,“既然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增速都在放缓,那就要压缩那些不该支出的项目,改善民生支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强调,要高度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大的问题。“地方变相借债和违规违法借债的现象,包括PPP、产业基金中的违规操作,都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他说。

提升化解风险综合能力

当前所面临的公共风险不能从哪一个领域孤立地看,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之间是相互转化和相互穿透的。因此,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公共风险,提升化解公共风险的能力

当前各种风险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报告认为,这源于“风险大锅饭”和“小马拉大车”情况的存在。

刘尚希解释说,经过多年财政改革,激励机制已建成,但构建风险约束(分担)机制还只是刚刚破题。“风险大锅饭”情况依然存在,这导致公共风险扩大,最后不得不由政府财政来兜底。“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导致其“财力小马”拉“支出大车”;另一方面是基层政府财政能力与事权不匹配,导致“能力小马”拉“办事大车”。

对于如何更好防范和化解风险,报告建议,应准确把握财政、金融和经济风险三者关系,提升化解风险的综合能力。“当前所面临的公共风险不能从哪一个领域孤立地看,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之间是相互转化和相互穿透的。因此,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公共风险,提升化解公共风险的能力。”刘尚希表示,需要从改革和政策入手,打通各种风险治理之间的壁垒和屏障。

报告建议,首先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金融“血液”有效循环。目前,要素市场并没有完全市场化,还受很多的体制机制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大打折扣。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潜在的经济增长率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公共风险上升。

“在要素改革中,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是关键。在现代经济中,资金或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就等于血液不畅通,经济也就会产生重大风险。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监管体制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弱化对资金的监管,同时强化对风险的监管。”刘尚希说。

为您推荐: